第709章 0704【震天雷】
“呸!苦的。”
朱铭蹲在瓜田边,一口吐出刚吃下去的西瓜。
朱国祥却是细细咀嚼品尝:“我这个只有一丝丝苦涩,倒是可以用来解渴。”
他又捧起儿子的瓜,咬了一口皱眉说:“你这是真苦啊。西瓜籽儿挺大的,可以用来炒瓜子。”
“好怀念脆甜红瓤大西瓜,”朱铭感慨道,“眼前这些西瓜都是白瓤、黄瓤的,一看就不好吃,赶紧把甜西瓜种出来吧。”
朱国祥说:“哪有那么容易,得撞运气等西瓜基因突变。”
朱国祥伸手把劝农司官员们叫来几个:“你们口渴了,就吃这些西瓜。实在太苦吃不下去,就拿给牲畜吃。把带甜味或者不苦的西瓜,择优留种,明年再种。”
“是!”劝农官们领命。
父子俩一路散步前行,西瓜地不远是大片的沙果林。
这玩意儿又叫林檎,苹果属物种,宋人写诗的时候,经常把它称作海棠。
至于苹果,唐代的时候有进贡,当时对应佛经叫做频婆果。宋人没再见过苹果,就只能牵强附会,把佛眼果误认为佛经里的频婆果。
朱铭指着沙果林说:“这种水果挺好吃的,又像苹果又像李子。”
朱国祥笑着介绍:“大概在五代时期,就已经分化出两种,一种是苹果属,一种却是李属。你以前逛超市,那种很大的红李子,极有可能就是它分化出的柰李。”
劝农司的试验田,农作物种类越来越多了。
这片沙果林却是原有的,经过劝农官精心打理,果子比以前结得更多更好。去年成熟之后,除了极少数留种,其余都用来赏赐后妃和大臣。
如今的大明官员,把劝农司试验田称为“御圃”,以能吃到“御圃”里的蔬果为荣。
再往前走就是金明池,端午节前后完全免费开放,老百姓还能看到许多热闹节目。如今却是要封闭两个月,因为皇帝和太子,经常带着老婆孩子过来划船纳凉。
来到金明池的停车场,朱铭骑上聚宝盆的孙子,对老爸说:“我去东南郊一趟。”
“行吧,记得回金明池吃晚饭。”朱国祥提醒道。
朱铭那一堆妻妾儿女,此刻都在金明池避暑,这里可比东宫凉快多了。
带上几个侍卫,朱铭一路纵马驰骋,很快就来到东南郊的军械实验场(火药厂也在附近)。
这里以前属于乱葬岗,谁都可以埋在此处。
后来被蔡京搞成漏泽园,即官方慈善公墓。再想埋就得走流程办手续了,毕竟这是蔡相公的政绩,得一切合乎标准漂漂亮亮的。
朱铭翻身下马,两個行政官员,带着一堆伎术官前来迎接。
几件经过反复实验改进的军械,摆在空地的桌子上。
朱铭首先拿起一副布面甲,问道:“效果如何?”
军械试验厂的主官彭秀说:“造价近乎减半,耗时也更短。重量更轻,防御更强,还不怕被砍断缀绳,平时保养维护也更方便。唯一的缺点,是布面严重毁坏之后,得重新进行铆接。”
这里的“严重毁坏”,是指缝都没法缝了。否则就算布面被砍成拖把样,也能继续缝缝补补。
朱铭拿起布面甲进行试穿,对白胜说:“砍我一刀。”
白胜笑容僵硬:“殿下,不如让俺着甲,你拿刀来砍吧。”
彭秀连忙说:“太子殿下,此甲已反复验证过了。可将札甲与布甲,都裹在杀死的肥猪身上,然后用刀砍枪刺细细比较。”
布面甲,外面一层袄子,里面铆着大甲片。
防御力比札甲更强,重量比札甲更轻,穿起来比札甲暖和,制作成本比札甲低得多。
但有个非常大的缺点,它在吏治败坏的时候,比札甲更容易偷工减料不被发现!
另外,这玩意儿不便做成重甲,最好是做成轻甲和中甲。
去年在给札甲换大甲片时,朱铭就想着做布面甲了。只要冶炼水平足够,布面甲就是爆兵的首选,能够真正做到物美价廉、量大管饱。
等大量出产之后,当然也可以做甲,但甲的成本却要高得多。
朱铭让人把一套布面甲,穿在校场的木桩上,又下令几个侍卫射箭。
总共射出三十余箭,绝大部分都被弹开,或者挂在布面上,防御力果然强得很。
朱铭又看向桌上的另一样武器——震天雷!
历史上,关于类似武器的最早记录,出现在金世宗晚期的山西太原。一个叫李铁的猎户,用陶罐塞入火药并安装引信,通过爆炸声惊动狐群,驱逐狐狸入网再抓捕。
金人在此基础上,发明了名叫“铁火炮”的金属炸弹。南宋也很快学去,更名为“震天雷”。
蒙古大军攻打开封时,金兵就有使用震天雷,一度炸得蒙古兵不敢靠近城墙。
灭掉金国,蒙古人也学会了做炸弹。
发展到元末明初,炸弹已被玩出来,靖难之役甚至有使用地雷的记载。
这个叫彭秀的军械制造官,双手捧着圆球型炸弹,用力那么一扭,轻松分解成两个碗状结构。里面的火药,是包裹起来的,不会轻易散落。
朱铭仔细瞧了瞧,合口处做了楔槽和活扣,能够快速打开或者合上。“通体生铁浇铸的,造价不是很高,”彭秀讲解说,“算上火药,这个震天雷重四斤三两。”
朱铭说道:“这怎么投出去?太重了!”
彭秀说道:“守城时往下扔啊。又或者,使用砲车投出去。几斤重的砲子,用很小的平夷砲(回回炮)就能掷出。这种小型轻便的平夷砲,可以安在战船上,可以置在城墙上,还可以用骡子拉着随军野战。”
嗯……好吧。
朱铭提供了制作震天雷的想法,但恐怕是没怎么讲清楚。
他的打算是做手雷,然后编练掷弹兵。
而彭秀这些军工人员,却做出四五斤重的炸弹,专门用于守城,或者让投石车投出去。
朱铭感觉这主意还不错,可以用来增加三叠阵的火力。
到时候,金国骑兵冲到一百二十步,用投石车抛掷炸弹。冲到一百步时,用火枪再齐射一拨。接着用虎蹲炮、木炮射霰弹,并配合弓箭和弩箭。火枪、弓箭、弩箭都可以二次射击。
整个过程,六重以上远程火力,熟练起来甚至能达到八到十重火力。这样还能冲到车阵面前,那只能说金兵有神仙保佑。
朱铭吩咐道:“这种震天雷可以保留,再造些轻便的,控制在三斤以内最好。”
“是!”彭秀领命。
朱铭又去视察火药厂,之所以放在郊外,是害怕某天来一场大爆炸。
当初,朱家父子的起兵地在汉中,那里恰好是中国北方最重要的硝石产地。
而今,朱家父子暂时定都开封,而开封府各县恰好是中国最顶尖的硝土产地!
硝不缺,火药自然不缺。
真正要紧的是严格管理火药制作流程,否则火药配方都会变成摆设。
鸦片战争时期,不同地方的清军将领,采用截然不同的火药配比,其根本原因就是火药制作偷工减料。
比如硝,用土法反复提纯三次是合格的,而清朝工匠往往只提纯一两次。
负责任的清军将领,必须根据手里火药的实际威力,推测自己所得原料硝的质量,然后再让手下那些工匠,随之调整火药里硝的配比(往往是提高硝的百分比)。
这样打仗,得他妈多累啊!
在火药厂一番视察之后,朱铭感觉非常满意,鉴于偷工减料要掉脑袋,工匠们还是极为认真负责的。
他让军械实验厂派人,分别前往磁州和徐州,把布面甲、震天雷的制作方法带过去。
现在全军披甲率极高,布面甲暂时不着急,震天雷却得赶紧制造。
这玩意儿的外壳是生铁浇铸的,而且不在乎钢铁质量,可以快速低价批量生产。
造好之后,磁州生产的震天雷,就近给张广道运过去。
而徐州生产的震天雷,则在海州装船运给李宝、折彦质、耶律余睹等人。他们其实最需要震天雷,因为跨海兵力不多,却随时可能面对金兵大举攻城。
李宝李公爷,自然最先获得新式武器。
完颜宗望的一万精锐,还在赶往傍海道的路上,李宝就获得首批八百枚震天雷,是随着军粮一起运过去的。
“这东西怎么用?”李宝抱着四斤多重的炸弹,有点怀疑这玩意儿的真实威力。
随炸弹跟过去的技术员,微笑道:“李公可以让人试试。”
海滨县城外。
一处荒地竖起许多草人,震天雷放置在最中央。
李宝本来站在十多步远,技术员提醒道:“李公还须再退一些。”
“再退多远?”李宝问。
那人说:“再退二十步为好,防止有破碎铁片飞来。”
包括献城投降的大明贞、大明义兄弟俩,也带着亲兵过来围观看热闹。
只见一个士兵点燃引线,快速跑向几米外挖好的大坑,然后猛地跳入深坑当中躲避。
“轰!”
巨大的轰鸣声响起,真个就是震耳发聩。
随着硝烟渐渐散去,李宝亲自走近查看。方圆一米半之内,草人悉数被震倒震碎。方圆三米之内,草人被震得歪歪扭扭,也有不少倒下去了。
而方圆十多米,甚至是更远,到处都有被炸飞的生铁片。
这火药量,装得是真足啊!
《金史》的记载才更夸张呢:“火药发作,声如雷震,热力达半亩之上,人与牛皮皆碎并无迹,甲铁皆透……”
大明义望着爆炸现场,庆幸自己投了大明,否则遇到这东西咋办?
他转头看向大明贞,发现兄长已呆立当场,正瞠目结舌的看着地面焦土。
“必胜,大明必胜!”大明义心神激荡,猛地呐喊起来,周围的士兵也跟着大声呼喊。
震天雷还没有实际用于战场,却已经让大明将士们士气大振!
(本章完)
添加书签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