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父慈子孝,卖父求荣 - 309.第306章 嘉靖开海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306章 嘉靖开海
    伴随着一道嘹亮的口号声。
    已经躲过气温最高时辰的昌平百姓们,开始继续提着农具,下到红薯地里。
    今年昌平种的红薯不少。
    按照计划,这些都是要用作种子的。
    去年不过是小打小闹,为的是扩大红薯种的数量。
    而今年。
    这个量已经足够了。
    需要赶在最好的天气里,将地里的红薯全都收上来,等到了明年这一批红薯种就可以将整个顺天府铺满。
    再等到后年。
    大明朝能够栽种的红薯面积,就会出现一个几何倍数的暴增。
    趁着这个时间。
    一心要和嘉靖薯永世长存的嘉靖皇帝,自然是不忘一遍又一遍的询问着有关于红薯的详细。
    从现在开始。
    如何存储。
    如何育种。
    如何栽种。
    如何推广。
    皇帝问的很详细。
    他确确实实是当做一件事,认认真真的仔细询问。
    老道长不光是自己询问,还叫来了今日在场的户部尚书高燿,以及跟随高燿出城的那几名户部官员。
    当然。
    还有现任顺天知府张居正。
    而最最重要的,自然是为大明带来红薯的太子宾客严绍庭。
    “这嘉靖薯要种!”
    “不光要种,还要多多的种!”
    老道长张着跨,双手撑在膝盖上,坐在田埂边,颇有气势的发着话。
    几颗被点了名的脑袋,连连点动。
    大明有限责任公司的董事长已经发话了,他们这些部门经理,要想继续升职发财,就必须要严格贯彻董事长的意志。
    嘉靖望着红薯地里已经开始劳作的百姓们,语气悠长道:“要让百姓们都能吃饱肚子!”
    这话一出。
    在场几人不由默默的对视了一眼。
    哪怕是严绍庭。
    他为大明朝弄来了红薯这等高产作物大杀器,但对老道长这样的要求,也觉得一时半会是不可能实现的。
    让百姓都吃饱肚子?
    这不是要了天下官绅地主们的命?
    我看你老道长多少是有点不懂事了。
    想了想。
    严绍庭觉得还是该实事求是一些。
    他缓缓开口道:“启禀陛下,瑞薯今年收上来之后便要全数留作明年的红薯种,有了今年这一批瑞薯留种,明年顺天府就能大面积铺开,等到后年北直隶及河北、山东、山西、河南等地,也就能都栽种上了。”
    虽然红薯现在多了一个御名嘉靖薯。
    但他们作为臣子的,又如何能开口闭口就是皇帝的年号?
    思来想去,严绍庭也只能憋出个瑞薯的名头。
    而随着严绍庭开口。
    张居正亦是立马拱手说道:“皇上,只要严宾客手上这一批瑞薯保管不做他用,臣就能保证明年全都种在顺天府的田地里!”
    高燿却是微微皱眉道:“我看这瑞薯不光能种在田地里,就是山地也都能栽种,不如顺天府今年就开始召集百姓开垦山地,来年除了地里头种上,更多还是应当种在山地里头。”
    张居正未曾立马回应。
    而是将目光投向了身边的严绍庭。
    红薯这个东西,是他严绍庭弄出来的,该怎么种他自然最清楚。
    严绍庭也藏拙,轻声开口道:“陛下,瑞薯这等东西,本来就不能作为主粮,亦非是臣今日所提那如玉一样米以及长在土里的豆子,是可以作为主粮的。高尚书所言,瑞薯该种在山地,也确实妥当,不会因为瑞薯而侵占了原本栽种主粮的田地。”
    自己没有记错的话。
    小时候。
    家里的红薯也都是种在山坡上旱地里的,可没见哪家会傻乎乎的用上好的地种红薯。
    而且红薯这玩意,本来就适合在山地上的松软土地里栽种。
    嘉靖笑着一挥手:“那就照着严绍庭说的办,顺天府下文,命各州县开垦山地,来岁全都种上嘉靖薯!”
    说完之后。
    老道长目光如炬的看向张居正和高燿两人。
    “顺天府和户部要盯着这件事,朕这北京城里的太仓已经空虚多年了。”
    张居正、高燿两人当即躬身抱拳领命。
    北京城里仓库众多。
    光是太仓就有新旧两处,都是能存粮百万的大仓。
    余下的还有广平仓、海运仓、禄米仓、太平仓以及光禄寺仓等。
    作为京师所在。
    北京城历来就建有诸多仓房,用来存储各类物资,除了兵甲武器,最多的就是粮食储备。
    毕竟京师不光要供应顺天府百万人丁日用,还要维系九边军需供应。
    红薯的事情聊完之后。
    嘉靖便是一声长叹。
    “海权之论啊……”
    皇帝言语之间。
    几人眉头纷纷一抖。
    开海的事情。
    皇帝再一次提到了这件事。
    随着皇帝开口。
    在几人后面的其他人,亦是目光看了过来。
    朝廷到底要不要开海,要不要放开东南商贾自行出海做生意,还得要看皇帝最后的圣裁。
    严绍庭亦是心中谨慎。
    自己今天能做的事情已经做的够多了。
    为了开海的事情,自己不光是拿红薯来说事,还把不一定能找到的玉米、土豆都拿出来了。
    更是让某人傻了眼的,站在了东南商贾一方,要将原本走私的海商给正义化。
    自己能做的已经都做了。
    朝廷里不太可能会有人,会在明面上反对这件事情。
    但凡是公开反对的,那就得要考虑考虑日后如何应对来自东南士绅集团的报复吧。
    甚至于。
    这件事有人拖后腿,都有可能会被嫉恨上。
    开海多好的事情啊。又不是和以前一样,开海只允许朝廷出海赚钱。
    现在是大家都能赚钱的事情。
    朝廷赚了财税,士绅商贾们赚了银子。
    就连那些百姓,都能因为多产出而多得银子。
    你好我好大家好的事情。
    你要反对?
    那伱就是不合群!
    众人又是一阵眼神搜寻。
    想要看看,这现场有没有哪个人是不合群不开眼的。
    幸运的是。
    今天在场,至少到现在都没人敢明面上反对开海的事情。
    而嘉靖的目光亦是看向了严绍庭。
    “开海一事,你还有何意见?朝廷若要开海,当如何操办?”
    对此,严绍庭其实早有准备。
    他当即开口道:“回禀皇上,我朝若定开海之策,当复开泉州、宁波、松江、广州、温州、杭州、海盐七处市舶司,并派遣已在苏松两府组建的税兵分赴各司,专司征缴抽分海商贸易税课,为朝廷筹措财税。”
    市舶司制度由来已久。
    从前唐开元年间,就在广州设有市舶司。
    只不过一直以来,中原王朝设立的市舶司,都算是公对公的机构,不允许民间百姓出海通商。
    而朝廷则通过市舶司与外商做事商品售出的营生,也通过市舶司购买外商带来的商品。
    而这些商品,也历来少有流入民间,多是朝廷和权贵阶层使用。
    所以贸易量其实一直都不算太大。
    这些年朝廷在沿海的市舶司,也是屡有开办和停办。
    现在既然老道长已经被说动,有意开海。
    那这些市舶司自然要全都重新启用。
    但为了保证税赋能够正常征缴,收归朝廷,严绍庭也格外提了已经由徐文璧带着人在苏松两府筹办起来的税兵,接管大明沿海七大市舶司的税课征缴任务。
    高燿则是当即眉头一挑,开口道:“市舶司乃专事海外往来营生,所征财税亦是为了朝廷开源增添税银。往后不光有朝廷官办的买卖,更多的还是民间的买卖,朝廷当下还是得要定下各类税课税额。户部也该派人分赴各市舶司,操办往来营生之事。”
    苏松两府士兵的事情,高燿很清楚。
    让这帮当兵的去收税,他并没有意见。
    手上拿着刀的人去收税,总比他们户部的人去收税要来的容易。
    但户部必须要掌握七处市舶司的账目。
    不然到时候那帮税兵分明收了一百万两银子,转头就给户部说一句只收了五十万两银子怎么办?
    嘉靖目光转动,点头道:“便照此督办,内阁行文,户部浙江清吏司主办泉州等七处市舶司开海贸易之事。”
    说完之后。
    嘉靖又看了严绍庭一眼,而后才眼神扫向徐阶和高拱。
    “内阁。”
    徐阶、高拱、袁炜三人立马上前。
    “臣等在。”
    嘉靖笑着说道:“朕倒是未曾想到,前番严绍庭提议的编练苏松两府税兵,如今就能派上大用途。内阁再下一道行文,赐徐文璧中军都督府佥事职,加督办苏松两府并七市舶司税兵事,专事各处税课税银征缴事宜。”
    督税事!
    徐阶眉头一挑,高拱和袁炜则对视一眼。
    很明显,皇帝这道口谕,是给了徐文璧一个临时加派的官衔。
    如同一开始的总督、巡抚、巡按等职一样。
    徐文璧往后就是专门负责苏松两府商税协防银征缴,以及大明朝七处市舶司税课税银征缴事务的。
    这可是一块大大的肥肉。
    但众人却不敢言语反对。
    皇帝只让户部浙江清吏司,也就是严绍庭负责七处市舶司对外贸易的事情。
    但收税的事情,同样没有给严绍庭,而是给了徐文璧。
    这个是时候,就要考虑一下徐文璧的身份了。
    徐文璧是谁?
    大明定国公徐延德之子。
    也就是大明朝未来定国公的唯一人选。
    他是勋贵。
    他徐家满门从太祖高皇帝时候,就是与国同休的国戚。
    让勋贵出身的徐文璧掌握征缴海外贸易税银的权力。
    这是皇帝的分权平衡。
    就连严绍庭也没想到,如此一个香饽饽竟然就这么落到了定国公府手上。
    看来在老道长心里。
    不管大明朝的勋贵们如何,和朝堂文官相比,他信任的还是这些和大明朝深度绑定的勋贵人家。
    不过这也很好理解。
    要是连市舶司以后征收海外贸易税课的事情都落在朝廷文官手里,那这笔银子最后到底会如何,还是两说。
    与其如此。
    倒不如直接从一开始,就放在定国公府这等勋贵出身的人家手上握着。
    但对此。
    严绍庭也没有多少意见。
    老道长一直做的就是分权平衡。
    去年开始,三家国公府的子弟在浙江出了彩,打了胜仗,立了不小的功劳。
    这个时候顺势而为,给勋贵们加一点权力,也有利于朝廷格局平衡。
    只是出身英国公府的张元功,以及自己那位出身成国公府的大姐夫朱时泰,恐怕要眼红一阵子了。
    徐文璧不声不响就在中军都督府弄了个官职,也掌着七个市舶司征缴税课的权力。
    他已经算是勋贵年轻一代里的第一人了。
    徐阶目光转动,念头一阵流转。
    半响之后。
    才缓缓出声,试探着开口道:“督税事那边,朝廷是不是该再派内廷督之?”
    严绍庭当即眉头一皱。
    这个徐阶。
    明知道朝廷已经不可能插手市舶司征缴税赋的事情了。
    却偏偏还要将内廷拿出来提议,派出太监充当监督。
    其心可诛!
    高拱却是斜觎了徐阶一眼。
    而后闷声道:“徐阁老,陛下方才已经有言,沿海七处市舶司往后对外贸易一事,有户部清吏司专办,再加人手,岂不是徒增耗费?”
    …………
    月票月票
    感谢流萤梦鹤、书友140505095727359的打赏
    ……………………
    推书《天气很晴朗》
    天气很晴朗,没什么事情是过不去的。
    (武侠,轻松,日常,作者的文笔我是认可的,喜欢这一类的可以去支持下)
    (本章完)

添加书签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