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5章 175【终于看到陈大导新作,草率的国际影评人大奖】
当天下午,李艺书都带着巩丽、蒋琴琴、张国容一行人,参加了侯孝先的《戏梦人生》首映礼。
这部电影,李艺书还真没看过,第一次看的他,对电影感官很不错,侯孝先不愧是宝岛少有的文艺片大师,拍的还是很不错的。
影片以宝岛布袋戏大师李天禄前半生的生活经历作为叙事主线,再现了当初宝岛被日寇殖民统治时期,他坎坷的一生与不平凡的遭遇。
不过相比较侯孝先的作品,李艺书更期待陈恺哥的《树》。
第二天上午,他一早就带着巩丽、张国容等人去参加了《树》的首映礼。
这部以作家张贤亮撰写的《绿化树》为蓝本,经过改编后拍摄出来的《树》,剧情大体跟《牧马人》有点类似。
但不同于原著《灵与肉》中的许灵均,《绿化树》中的男主角章永璘前期一直是怨天尤人的,而且他自私、他贪婪、他情欲。
在求生本能的驱使下,他谄媚、讨好,耍各种各样的小聪明来为自己多搞到点东西吃。
到了晚上,他又陷入无休止的自谴自责之中。
之后,章永璘遇上了一个带两岁娃的劳动妇女马缨,她没有男人,但家里面经常有一个光棍汉海喜喜。
这海喜喜一心想要娶马缨,常给她弄些吃的东西来。
马缨收下他的东西但不“希待”他,并把他送来的东西给章永璘吃。
后来海喜喜借故和章永璘打了一架。
章永璘沉浸在爱情的幸福之中,这使得他失去理性,竟在一天晚上对马缨做出求爱的举动,没想到马缨用“你还是好好地念书吧”一句话拒绝了他。
使章永璘羞愧难当。
最后他想到应该“超越自己”,于是开始研读《资本论》。
有一天马缨说她的爷爷象章永璘一样也是个念书人,她还说她不“希待”海喜喜,因为他放着书不念,是没起色的货。
章永璘这才明白,她把身边有一个男人正正经经在念书,当做由童年印象形成的一个憧憬,一个美丽的梦.
本来在李艺书看来,这样一本带有时代特色的小说,只要按部就班的拍,不管怎么样都是不错的,但显然陈大导有他自己的想法。
电影后半段,跟李艺书看的小说明显有了点区别,章永璘恼羞马缨不同意自己的求爱,在某天晚上举报了马缨,而恰好这个时候海喜喜来送吃的,被当场抓获。
马缨对章永璘很是失望,随后她就离开了农村,带着女儿去县城找她哥哥去了,章永璘这时候才知道自己错了,为了能进城,开始发愤图强,一直到劳教结束,跑去找马缨,才得知她们全家去了青海。
之后,章永璘留在当地,当上了一名小学老师,成为了扎根当地“树”。
“艺书,这电影有点过分突出陈道名了。”
巩丽皱了皱眉头,自从知道陈恺哥要拍小说《绿化树》后,她就去买了原著看,最吸引她的不是章永璘,而是马缨。
这是一个有自己理想与追求的女人,她不能容忍自己的男人和别人家的男人一样老婆孩子热炕头,认为那是没起色的货,她的男人应该念书,只要念书,她就是再苦也愿意。
本来,巩丽还挺期待能看到蒋文丽演的马缨,该怎么表现出这一倔强的性子,但很可惜电影围绕的是章永璘,还把后半段剧情给改了。
尽管这么改,似乎很符合章永璘当时的心态,表达出了复杂的人性,求而不得、怒而告之,但也削弱了马缨这一女主本该丰满的形象。
“是啊,我还是更喜欢《牧马人》。”
李艺书深表赞同,陈道名的演技是很不错,蒋文丽演的马缨也很优秀,电影整体给人的感觉也很不错。
改编的虽然有点大,但说实在话,他觉得陈恺哥改的是有道理的。
本身男主在当时,就一直受到歧视,加上为了糊口,他丢了所谓文人的脸面,从一个“君子”蜕变成了“小人”,往往一个很小的事情,就能能让他变的腹黑。
马缨的拒绝求欢,在男主章永璘看来,这就是看不起自己的表现,从而告密揭发,很符合人性。
本身旧社会的文人,大都是水太冷,头皮痒的货色,章永璘的表现,也挺符合时代特色的,
可李艺书还是更喜欢《牧马人》一点,同样是讲类似的故事,牧马人带给人感动之余,体会到许灵均那深深地爱国情怀,以及对妻子儿子真诚的爱。
李秀芝更是成为了一代人理想的妻子典范。
反观这部《树》的女主马缨,小说中描绘的是如此的饱满,却被陈恺哥给删减,将镜头更多的表现在了男主身上。
或许,这是陈恺哥想要表达男主复杂的人性。
而戛纳国际电影节,恰恰就很喜欢这类讨论人性的题材。
从历年来入围戛纳影片名单来筛选,基本最多的是有这几个标签:“人性、爱情、生活、家庭”
电影放映结束了。眼看陈恺哥身边的嘉宾陆续离开,李艺书也是带着巩丽跟张国容等人笑着走过去:“恭喜你陈导,拍了一部优秀的作品,特别是对后半段的改编,突显出了章永璘的复杂人性。”
“哈哈,一点小小的改编而已。”陈恺哥爽朗大笑,显然是很高兴李艺书的夸赞。
边上的巩丽开口道:“可惜马缨的戏份太少了,陈导应该多拍点她的镜头,拍的饱满一点。”
闻言,陈恺哥面露不悦,但还是解释道:“电影篇幅就这么长,马缨的戏份不能占比太多。”
“是,拍成电视剧或许更有看头。”
李艺书笑了笑,拉着巩丽的手道:“陈导,那我们就先走了,等闭幕式再见。”
“好!”
目送李艺书一行人走后,陈恺哥面色不悦道:“巩丽是越来越没规矩了,不过这李艺书还是有点水平的,看出我这么改编的用意。”
“好了恺哥,巩丽又不是导演,怎么能懂你要表达的意思。再说了,刚刚戛纳影评人周单元的约翰瑟夫不是很看好伱的作品吗?这回我想你一定能拿下那个国际影评人大奖的。”
倪苹跟哄小孩一样的哄了几句后,陈恺哥也是面露得意之色:“这个奖我肯定志在必得的,刚刚那些人你可能不认识,全都是欧洲各国影评人协会的主席,他们刚刚对这部电影的赞美你也听见了。”
“是是,谁不知道你陈恺哥的导演能力。”
瞧着意气风发的陈恺哥,倪苹笑了,她就是喜欢看对方这样。
时间不知不觉来到了5月12号。
距离闭幕式的颁奖典礼只剩下最后一天了。
李艺书也没在酒店闲着,而是跑去拿奖了。
11号,也就是昨天最新的戛纳报纸上,公布了1993年戛纳电影节国际影评人联盟大奖的获得者——《霸王别姬》
最开始李艺书还不知道,还是从约翰瑟夫打来的电话中,得知自己获得了这么个大奖。
得知颁奖结果就是从报纸上发表出去后,李艺书也是哭笑不得,心想这国际影评人联盟大奖,难怪他几乎都没怎么听过,搞了半天居然这么松散的。
不说有没有颁奖典礼,但最起码也得有个正式点的场合公布~~
不过从约翰瑟夫的口中,他大概也是了解到,这个国际影评人联盟大奖,实际上就是欧洲各国的影评人协会颁发的一个奖。
因为本身就是一个松散的联盟,所以每年颁奖三次,柏林一次、戛纳一次、威尼斯一次。
去年威尼斯电影节上,这个影评人联盟的人选出了《蒙古精神》这部电影,也是在当地报纸上发表出去的。
李艺书不知道这件事也很正常。
不过颁奖典礼虽然草率到只是通过报纸刊发,但国际影评人联盟还是制作了奖杯的,一个金色的鹅毛?笔造型的奖杯,坚硬的底座上刻有获奖者的名字跟其作品。
海边的一家餐厅内。
约翰瑟夫拿着奖杯,郑重的交到了李艺书的手上,说道:“恭喜你李,拿到了国际影评人联盟大奖!”
“谢谢,太谢谢您嘞约翰先生。”李艺书露出感激的表情,心里面却是无语到了极点。
这个大奖连颁发都这么草率吗?
“哈哈,我知道你肯定心里在想,为什么我们这么草率。”
约翰瑟夫笑道:“实际上,这是有意为之的,我们完全可以拉赞助商,弄出一个规模宏大的颁奖典礼,顺便再颁发最佳演员这些奖项,但这么做违背了我们影评人联盟的初衷,我们的目标只有一个,筛选出欧洲三大电影节上,我们影评人认为最佳的影片。”
“而你的作品,就是1993年戛纳国际电影节上,我们200多位来自欧美各国的影评人,所认可的影评人联盟大奖的影片!”
这么一说,李艺书心里好受了一点,不过还是感觉鸡汤味有点浓。
影评人这个职业,从诞生开始,或许是真实的评价影片,但经过这么多年的发展,肯定是有点“文坛”论资排辈的味道。
李艺书了400美刀,请对方吃了一顿丰盛的午餐,主要是一瓶红酒很贵。
酒足饭饱,约翰瑟夫临走之前,丢下一句话:“李,我期待你的影片在戛纳电影节上的表现。”
目送对方离开,李艺书看了看手上的奖杯,再回想自己少了的400美刀,就当是钱买奖了。
而且这国际影评人联盟,欧美国家都有,多少也算是个噱头大奖,回头好好报道,争取在票房上争回来。
(本章完)
添加书签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