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刘辩,三兴汉室 - 第422章 改名换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犍为郡,荀攸与赵瑾配合地很愉快,但在雒阳的刘辩心情就没有这么舒畅了。
    尽快知道天下豪族豪强们一定会对新税制产生反应,但事到临头刘辩还是觉得生气。
    距离雒阳越远,反应越大。
    这段时间,刘辩在云台殿的侧殿放置了一张舆图,记录着近期来的种种。
    荀彧在刘辩之侧,更新着各处的最新消息。
    君臣二人已经很习惯了。
    司隶治下尚还安稳。
    即便是自四月开始就滴雨未下,旱情最是严重的三辅。
    “目前三辅百姓虽日日求雨,但过去几年三辅之地也是天灾不断,当地官府皆尽心救济……是以今岁旱灾虽严重,三辅百姓,尤其是屯田百姓普遍相信陛下会下令及时救灾,并未发生百姓大规模逃荒之事。”
    刘辩应道:“今日之司隶部,当称得上根本稳固了。”
    去年的右扶风大雨恰好避开了夏收,三辅有着前两年屯田的存粮,陈仓还有巴蜀等地的补充,并不缺救灾的粮食。
    这份沉甸甸的信任,刘辩势必不会辜负——只要确保吏治别太离谱,三辅继续保持稳定不成问题。
    荀彧则拜道:“恭贺陛下!”
    “你我君臣共勉!”刘辩笑了笑,又伸手指向了舆图之上的冀州——“旬日前,常山太守上书言称有黑山贼下山劫掠百姓,刺史应劭也道劫掠之贼疑似黑山众,昨日,平南中郎将张燕上书自证,文若如何看待?”
    荀彧答道:“臣以为未必是张燕授意。”
    刘辩点了点头:“张方还任羽林郎,张燕没必要此时生乱……河北山脉绵延,只怕他已失去了对部分贼帅的掌控。”
    “应劭应能应对妥当……当不至于派兵。”
    刘辩做出了结论,事涉百姓安危,早在事发之处他就下了要求应劭严防贼寇趁机作乱的公文,如今只相当于事后总结。
    “青州黄巾贼复现……张角都死了十年了,青州还有黄巾……”刘辩冷笑两声,“看来当初刘玄德在北海国做的事还是没让某些人醒悟。”
    荀彧只当做没听见。
    “是否出兵青州之后再议……荆扬呢?这两州将来都需安置南迁百姓,情形如何?”
    荆扬被刘辩相提并论,他们的情况也大致相同——蛮夷总是最好的生乱借口。
    扬州是曾被荀爽平定的丹阳郡山越,荆州则是一直不太安稳的武陵蛮。
    荀彧说道:“山越先被臣叔父讨平,如今虽乱,规模却不大。武陵蛮反叛次数多矣,亦不足为虑。”
    刘辩手握重兵,一时之间都不知道该把大军压向何处。
    多地都有风波,但风波都不算太大。
    拔剑四顾心茫然。
    不知是不是受到北军和西园军的威慑,所有人都很有默契地不当出头鸟。
    此外,凉州的羌人们罕见地没有趁机生乱,只有曾经被平定的卢水杂胡的残部联合鲜卑人在河西四郡闹了些事,又被徐晃和张飞迅速平定。又有官员以傅燮为凉州北地人为理由弹劾,要求更换刺史。
    并州,西河太守崔均崔元平亦上书弹劾曹操以使匈奴中郎将侵占度辽将军耿祉之兵权。
    和弹劾傅燮的理由一样,这些弹劾都是有正当理由的事实,刘辩知道但不想改,遂皆不作回应。
    倒是幽州方面,也有人弹劾刘虞拥兵自重。
    若只弹劾刘虞也就罢了,毕竟自刘辩登基以来刘虞一直都在幽州掌握军政大权,与州牧无异,但弹劾奏书中还有刘虞的故吏赵云。
    那么问题来了,信刘虞和赵云两个人互相勾结拥兵自重,还是信()
    刘辩就是秦始皇。
    而早在前年就被皇甫嵩大刀阔斧整顿了一番的兖州和距离雒阳同样不远的豫州,此次表现得倒是很安稳。
    唯一让刘辩派出兵的只有巴蜀了,但因道路的缘故也只派出了一个校尉部,不过足以彰显他平乱的决心。
    蜀郡,蚕陵县。
    一场战斗刚刚结束。
    几个羌人手中拿着破旧的武器,其中一个甚至拿的还是削尖的木棍,正压着一个满脸富态的人过来。
    此人看似穿着邋遢,灰头土脸,但其白皙的皮肤、整齐的牙齿、还有只有精心打理才会出现的整齐的头发和胡须……根本骗不过人。
    “大人,又抓到一个乔装逃跑的。”
    正在亲自记录此战所得的“大人”闻言,转过头来,看见了来人,当即不假思索地拔出了身侧的刀,看向对方的眼眸仿佛是在喷火。
    “阎艳,真的是你啊,误会啦,之前那些事都是误会啊!你也是明白事理之人,那件事真不怪我啊,我们有事好商量!”那人还要再说,但随着刀架在脖子上,他话都有些说不利索了。
    被称为阎艳的人只冷笑一声,骂道:“昔日,我想与你们好好商谈之际,你们却不讲道理只想仗势欺人,如今我动了刀兵,你们倒是想要跟我讲道理了!”
    见对方脸色被吓得苍白,他也没了兴趣继续同他废话,收回了刀,吩咐道:“将他压下去,好生看管!”
    那人还以为有了生计,连连求饶道:“阎君……哦不,大人,留着我,大人一定不会后悔的!”
    阎艳一愣,叫停了要把人拖走的几个羌人,好心地解释道:“不知道你有什么误解,我其实只是觉得让你现在就死太便宜你了!”
    “另外,再告诉你一件事吧……我本名不叫阎艳,叫阎行!”
    “带走!”
    这发号施令之人,赫然是在韩遂死后,与韩遂的部将成公英一起携着家眷逃入羌中的阎行。
    如今他却成了塞外羌人口中的“大人”。
    其中经历,显然并不简单。
    在耗费了小半天时间清点完物资钱粮之后,阎艳与成英相见。
    这成英自然就是成公英了。
    在一处临时搭建的并不算高的高台之上,阎艳、成英、还有位于他们侧方的数个首领模样的羌人。
    在一众羌人的目光中,阎行开了口:“今日,在此处,我等终于复仇了!”
    “将那些罪人押上来!”
    (本章完)

添加书签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