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3章 532“看透生活再热爱生活,这是史铁声的理想主义”
宋棠棠去美国了,参加表妹的婚礼。
方明华在家又开始一个人的生活,不过搬到新家,需要打理的地方很多,也不显得无聊。
首先就是三楼的书画厅,方明华专门请来西京中国画院院长王西京帮忙布置书画厅。
王西京今年四十多岁,正是年富力强时期,他擅长国画,尤其是人物画像,看到方明华私人珍藏这如此多的民国时期名人书画顿时啧啧称赞。
“方主席,我帮你布置书画厅,按照我们书画院最高标准来,什么报酬我分文不要,但有个要求。”王西京说道。
“什么要求?”
“今年12月,我们画院要在香江办一个中国画展,我想借你几幅画前去展览,不多,就这两幅。”
说完,王西京指着挂在厅堂中间的两幅画.
第一张是郑板桥的《墨竹图》,这是83年方明华以3000块人民币从西京大收藏家阎秉初手里买的。
83年时候的3000块!
另外一张是《嘉耦图》,张大千的绝品。
果然是书画院的院长,好眼光!
这两张画可是方明华收藏书画中珍品。
方明华有些舍不得,不过人家王西京在这件事上确实出力,不仅派来画院专家,自己还过来亲力亲为。
“方主席,你放心,我绝对不会损坏你这两幅画,等画展回来,你可以让阎秉初老爷子帮你鉴定鉴定,我可知道阎老爷子和你可是忘年交。”王西京最后说道。
对方话都说到这个地步,方明华只好答应了。
嘴里说“不用,信得过你。”,但心里想的是,将来画展回来,肯定要请阎老爷子帮忙看看。
除了书画厅,方明华还忙着买了一些菊之类,点缀小院,还养了一条小狗和一只小猫。
小猫是只很普通的狸猫,是从方明华外爷家抱来的,但小狗却是一只四個月大德国牧羊犬!
而且不是一般的牧羊犬,是宋棠棠的哥哥宋跃民是从部队上抱来的—没有考上编制的警犬。
自己独家独院,西京向来又是“贼城”,家里养一只高大威猛的牧羊犬很有必要。
当然也是给自己两个宝贝找个玩伴,分别给小猫小狗起名叫豆苗和豆芽。
由于丈母娘和媳妇去美国参加李丽的婚礼,所以这段时间方明华每天接送孩子。
现在两个孩子们都回家了,跟着小豆苗在院子里嬉戏玩耍,方明华则搬来一把竹子做的躺椅,坐在院子里喝茶看书,小豆芽就窝在他怀里,两只眼睛瞪的像铃铛一样,看着小主人和豆苗玩耍。
方明华看的不是杂志书籍,而是远在燕京的史铁声寄来的一篇新写的散文:《我与地坛》,还附着一封信。
信中,史铁声很谦逊的说自己最近写了一篇散文,让方明华帮忙看看,看行不行,让他帮忙修改修改。额滴神呐。
《我与地坛》还用我帮伱修改吗?
当然,你草稿中如果有错别字的话,我可以帮你看看。
方明华很认真看着这篇散文。
其实在没有来到这个时代之前,方明华就看到这篇文章。
但是,现在看的不是铅印版冷冰冰的文字,而是史铁声的手写版。
看着这略带方格纸上熟悉的字体,想起和史铁声交往的点点滴滴,再看这篇散文,有一种不同的感觉。
在满园弥漫的沉静光芒中,一个人更容易看到时间,并看见自己的身影
天不变道亦不变。老柏树千年一日伸展着枝叶,云在天上走,鸟在云中飞,风踏草丛,野草一代一代落子生根.
良心,其实什么都明白。不过,明白,未必就能阻止人性的罪恶。
方明华很认真看完一遍,突然从躺椅子上站起来,吓得的小豆芽“唰”地一下从他怀里跳开,不知道主人要干什么。
方明华走进客厅拿起放在电视柜旁边的座机,他要给白苗打电话。
“喂,白苗,我是明华,我给你推荐一篇非常棒的散文!”
“不是我写的,是史铁声,我告诉你,这篇散文刊登,绝对可以让这一期的杂志销量猛涨!”
“行,行,你派人来取,不过原稿可别搞丢了啊?给我留下,我要保存下来。”
当然方明华也没忘记给燕京的史铁声打电话说这事:“不好意思,铁声,你这篇散文我交给《延河》了。”
“写的好不好?我告诉你,你这篇散文一旦刊登,我敢说啊,以后到燕京可以不去长城,可以不去十三陵,但一定要去看一看地坛。”
12月份,《延河》杂志在主编推荐上刊登了这篇散文,除了主编白苗写了点评之外,破天荒的,前主编方明华专门写了一篇文章,自己读这篇散文的感受。
“看透生活再热爱生活,这是史铁声的理想主义,一种过程论的理想主义。尽管它是从个人的苦难中得出的人生真谛,尽管它仅仅是一种个人化的人生哲学,然而,它的意义建构规则和理想落实方式,对于信仰危机以后虚无主义蔓延的世纪末中国,无疑具有普遍的启示。”
“就这篇散文本身而言,有人说他是小说,可我坚定的认为,是散文,散文和小说最大的区别是,后者可以虚构,但前者不可以,因为他太厚重太真诚了,绝不是以虚构为特征的小说这种形式所能负载的,所以他必须是散文。”
但是,小说家写散文肯定和散文家写散文有不同之处。不管有意还是无意,作者总会将一些小说的语法借鉴到散文创作中来,比如他会更加注重对作品整体结构的安排,更加注重人物刻画的生动传神,更加注重景物描写的多种功用,甚至会适当地转移叙述视角等等以使散文更具可读性。《我与地坛》堪称这方面创新的典范
人物刻画手法的成功借鉴就像读完《红楼梦》没有人会不知道林黛玉一样,很多人读完《我与地坛》后都记住了一个残疾的言年和他的母亲。再读就会看到那个漂亮而弱智的小姑娘,那对从中年到老年的夫妇,那个卓尔不群的老者,那个捕鸟的汉子,那个爱唱歌的小伙子,那个中年女工程师还有那个背运的长跑家
这篇名为《“看透生活再热爱生活,这是史铁声的理想主义——读《我与地坛》有感”》同时刊登在这一期的《延河》杂志上。
有人读者认为,这既是一篇读后感,同时也是一篇散文写作技巧范例。
11月中旬,宋棠棠一行人从美国参加婚礼回来,同时回来的还有一对新人。
(本章完)
添加书签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