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4章 “渣男”徐志摩很痴情!
两个星期的寒假刚刚过完。
林玉堂便来到光华大学,为这里的新生开启了一段演讲。
民国时期,文科鼎盛,所以邀请的学者往往也都是文科类的大能。
主要还是因为,当时国内教学水平有限,理工科人才稀缺。
众所周知,“文官治国”是千百年来的传统。
“学而优则仕”,当时的学生大都以从政为目标,多选择文科也是可以理解的了。
再加上,文科大学只需要图书馆和教室,国内有大把的文科教师。
而理工科大学则是完全不同,往往需要昂贵的教学仪器,一干实验器材都需要进口,并不是一般学校能够负担的起。
民国时期许多大学甚至发不出工资,更不要说去筹备昂贵的理工科了。
作为知名学者,林玉堂的收入并不低,稿费加上演讲的费用已然是超越同时代大部分人,不然也不会住上公共租界的房子。
可同样的,收入高销也是大的。
特别是在经济不好的背景下面,似林玉堂这种文人,往往心中善良,时常会接济一些朋友、学生。
还有各类应酬交流,加上国府近来加紧了言论管控,不少报刊杂志因此而倒闭。
民国时期文人们相比同时代,那指定是人上人。
可与后世还是没得比。
别得不说,就单单是物资方面,因为国内产能和交通的问题,就十分匮乏有限。
所以对于包国维带回来的那些洋货,林玉堂还是十分满意的,里头许多都是他急需的。
特别是那一批书籍,更加是他的心头爱。
得益于原版英文书籍的加持,他的演讲内容也变得更加丰富了一些。
光华大学的礼堂内人声鼎沸。
学生们早早便坐到一排排木质长椅上,等待着林玉堂先生的到来。
他们大都是光华大学的新生,也有一些是听了林玉堂先生的名头,专程前来听讲的。
不仅仅是座位上,连走道都站满了人。
林玉堂穿着一席长衫,头发梳理的整整齐齐。
他一走上讲台,台下的学生们就顿时安静下来,将目光都聚集在他的身上。
林玉堂心情显得十分好,用略带闽地口音的声音说道。
“同学们,今日我站在此处,看到你们就像是那初升的太阳一般,带着憧憬步入大学之堂,我深感这是一个意义非凡的时刻
大学是一座智慧的殿堂,这里没有绝对的权威
就如包.”
说到这里,林玉堂突然顿了一下,有点奇怪地看向自己的稿件。
怎么跟原先写得不太一样啊?
再看向稿件上面的字迹,林玉堂一眼便看出来,这是包国维的手笔。
他哭笑不得,却也觉得包国维写的还行,干脆就参照着包国维修改的版本,开始了这次演讲。
出人意料的是,这一次演讲比起从前林玉堂自己讲的,反响还要热烈许多。
“林玉堂先生好幽默!”
“读书的真正意义在于让人变得通达、不偏执、虚心!”
“并不是在学校才可以学习,学习应该是终身的,这样才能不断进步!”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不愧是包秉文先生的好友,林玉堂先生的演讲还有一些包先生的味道。”
“不知秉文先生什么时候能再来一次光华大学.”
台下的学生们对于本次演讲议论纷纷。
等到演讲结束之后,时任光华大学校长的张寿镛笑着走过来,他忍不住夸赞说道。
“林先生今日的演说别有一番趣味,学生们的积极性都被先生调动起来了,相信今后一定能在学业上取得一些成绩。”
“校长过誉了,不过是一些肺腑之言。”
等到离开光华大学,林玉堂看向了手中那个被包国维改过的稿件,不由得感慨。
秉文这小子的能力极限,到底在哪里?
离开沪市之前,包国维自然要去拜访一番许久未见的老友。
环龙路园别墅 11号。
这是一幢三层洋房。
徐志摩和陆小曼二人婚后就在这里居住。
包国维在这里只看到了一脸憔悴的徐志摩。
“思成和徽因二人去了北平,百里兄听了秉文你的建议,如今已然去避难了。
戴望舒那小子日子过得风风火火,如今召集着一群学生,反抗起了国府的言论管控。
他是很有胆色的,我只恐他也被常凯申盯上.
幸好还有秉文你还记得我,说起来你在欧洲的事迹实在是令人羡慕.
只是我现在也没有精力出国游学了.”
看起来,徐志摩最近的生活并不太顺利,包国维心中大抵猜到了是什么事情,不由得叹息说道。
“听说,志摩兄同时兼职了七份工作,不仅仅在光华、东吴、大夏等学校授课,还写稿子、办公司以及地产兼职?”
徐志摩穷疯了这个流言包国维一来到沪市就听说了。
“秉文兄都知道了?”徐志摩黑眼圈显得有些重,叹了一口气说道。
“大抵是我能力不够,不能如秉文兄一般,写出一本本畅销作品,创造出惊世发明,让小曼与我一起受苦了。”
包国维嘴角肌肉抽动了几下,四周看了一圈,却只看到家里超常规的佣人。
两個女仆,一个厨师,一个司机,甚至听说还有一个专门的家庭医生!
徐志摩和陆小曼还没有孩子,两个人的家庭竟然用的上这么多佣人?
包国维奇怪地说道:“志摩兄收入并不算低吧?”
以徐志摩这样的干法,粗略计算一下,一个月也有个七八百大洋的收入。
这在民国已经是极其高的月收入了。
他竟然还觉得少?
徐志摩叹了一口气说道:“秉文你有所不知,结婚之后我才发现与我大不相同,她喜欢交际喜欢浪漫,可我工作太忙了,根本没有时间陪她。
小曼从小就过着顶好的生活,化妆品、旗袍、西餐,这些都是不能少的。
我对她少了陪伴,她喜爱去戏院捧角儿,我还能拦着不成?
她义无反顾,冒着天下之大不韪与我成婚,我又如何能够亏待于她?
只可惜,我实在是能力不足。
如今她又吸上了鸦片,我也不知怎么办才好.”
好友们不在身边,都有着自己的生活,妻子婚后与自己格格不入。
忙于工作的徐志摩,终于在见到包国维的这一刻崩溃了。
说起来,这也算是徐志摩自作自受,当初成婚的时候,无数人发出了反对的意见。
便连他的恩师梁启超,也严词反对。
可徐志摩却犹如对抗世界的英雄一般,义无反顾的要娶陆小曼,甚至放出豪言,这是他此生最后一次结婚。
事到如今,似乎已经覆水难收。
包国维顿了顿,突然觉得眼前这个“渣男”,似乎还有那么一些痴情?
后世人都说徐志摩风流,实际上还是因为他抛妻弃子,毅然决然和陆小曼结婚。
可若是细细算来,民国时期的文人,如伟大的胡适之先生,可查的就有过四段感情,分别是美国女友、没读过书的妻子、表妹还有他的师母罗慰慈。
这样的战绩,比起他的大学名誉博士学位来说,也是不遑多让啊!
作家胡兰成,第一任妻子是张爱玲,后来当了汉奸,前前后后也有过八次婚姻。
郭沫若、郁达夫都有过三段婚姻。
徐悲鸿第一任妻子本有婚约在身,选择与徐悲鸿私奔,在一起28年后,徐悲鸿又爱上了女学生孙多慈与妻子决裂。
后来47岁的徐悲鸿又爱上了19岁的廖静文。
与这些大师比起来,徐志摩的风流看起来并不算什么。
甚至显得很纯情。可正如,梁启超在二人婚礼上喝骂的一般。
徐志摩性情浮躁,陆小曼个性跳脱,上一段婚姻的失败,概因二人性格之过失。
没有什么好结果。
与陆小曼在一起之后,徐志摩几乎事事都依着对方,让陆小曼过上了西方贵妇一般的生活,钱如流水。
一个月下来,陆小曼的销甚至超过了五百块大洋。
要知道,徐志摩一个月最高收入也才不过七八百大洋,还要顾及房租等一干销,可见经济压力之大。
包国维不知道该说什么好了。
说徐志摩纯情,可他又是抛妻弃子的主儿。
说徐志摩渣男,可他又痴情的像是“舔狗”。
“小曼呢?怎么都不见她出来?”心里清楚怎么回事,但是包国维还是问出了一句。
徐志摩捂着杂乱的头发说道:“大抵是去戏院了,也可能是参加什么沙龙.”
陆小曼本来就是戏曲出生,想要混迹入沪市的各个交际圈,行走于十里洋场之间,也不是什么难事。
有了这个铺垫,包国维不由得劝说道:“不能再如此了志摩兄,这样下去你的生活也毁了,未来也毁了。
你真该读一读,我从前写得那本《恋爱宝典》。”
某种意义上,徐志摩的早亡就是因为这场婚姻,若不是为了赚更多的钱,往返金陵、沪市、北平等地,他也不会在年底乘上那架飞机。
若不是为了省点钱,而坐上了邮政飞机,普通民航也不至于失事。
时也命也,徐志摩当初做出决定以后,就只能承当这样的后果。
现在能做得只能是及时止损。
徐志摩哪里肯听,他只是还在求包国维说道。
“秉文你脑袋灵光,能否带我多赚一些钱,我这个做丈夫的应该努力才是。”
说到这里,他顿了一下,有些疑惑地询问说道。
“秉文伱适才说什么来着?那本《恋爱宝典》竟然是你写的?”
如今那本《恋爱宝典》可是人尽皆知,几乎青春懵懂的少男少女们,都会慕名买上一本,对于自己的感情进行指导。
可这本书的作者,似乎是耻于透露自己的真实身份,一直都是以化名。
甚至连出版商那边都不知道真正的作者是谁。
《恋爱宝典》的真实作者几乎已经是国内文坛的一桩“悬案”。
当然,也能够理解,这本书在年轻人里面受到吹捧,可却不被主流舆论所接纳。
特别是一些德高望重的学者,比如章太炎先生就一度发文怒斥。
“此乃伤风败俗之作,于国于民毫无益处也!”
所以.这部作品竟然是包国维写的?
包国维当即意识到口误,改口说道。
“自然不是,我说错了,便是那本市面上流传很广的《恋爱宝典》,我想你可以去看看。”
“也不知有没有用处.”
徐志摩就像是被抽空了灵魂一般。
包国维不忍朋友如此,也不想看到徐志摩重蹈覆辙,这个人是自作自受,可罪不至此。
他提醒说道:“我过完农历春节之后,应该会去北平求学,如今已经接受到了北大的邀请,一边学习一边当个讲师。
如今张学良主政华北,一干经费也有了保障,你看看要不要随我去一趟北平。
至于你与小曼的感情,那就先放上一放。”
听到这话,徐志摩有些激动的站起来,握住包国维的手说道。
“果真是秉文,只有你还记着我这个朋友,我愿意去!去到北平自然也会清净一些,少了烦心事情。
我再学秉文你写一些武侠小说,听说北方这类小说十分吃香,想必也能够赚点钱。”
包国维很怀疑徐志摩能不能写出武侠小说来,不过他也不愿意打压对方的积极性,笑着说道。
“能做出改变总是好的。”
二人聊了一阵,包国维注意到徐志摩漏了一个人,不由得好奇询问说道。
“百里兄呢?怎么不见志摩兄你提起?”
说到这个人,徐志摩脸上表情立即变了变,压低声音说道。
“多亏了秉文你的提醒,百里先生已然去南方避难去了?”
包国维眯起眼睛说道:“涉及到金陵和广粤的纷争?”
“正是。”徐志摩点点头说道。“秉文你洞若观火,竟然在几个月前就料到,国府内部的矛盾,要不是你提前告知百里先生,他此刻定然已经被常凯申抓了去。”
“我也不是什么神机妙算,只不过多了解了一些内部情况和新闻,简单分析一下就知道了。”
包国维叹了一口气说道。
“百里先生没事就好了,不过我担心他去南方,还是会遇到危险。”
徐志摩当即精神起来,惊讶地说道。
“秉文你是说,南方近期还有动作?”
包国维不置可否。
一直以来,蒋百里并没有表达出反对常凯申的想法,可明眼人都看得出来,他与反常势力走得很近。
例如蒋百里的得意门生唐生智,这位先生是国府内部的一名高级将领。
1929年年底,他便计划起兵反对常凯申,还特地打电报给蒋百里征询意见。
蒋百里则是回电“东不如西”。
随后事情败露,蒋百里也被定性为“同谋”,常凯申对他进行了监禁。
大半年之后,在各方的努力下,蒋百里才终于摆脱了监禁。
而此次中原大战结束之后,国内局势波云诡谲,失败的反常势力还在伺机而动。
加上常凯申与胡汉民的内部斗争。
根据包国维的了解,几个月之后,随着常凯申软禁胡汉民,广府国府便应势成立。
到时候,曾今有“反常”履历,并且还担任过军官学校校长,能够号召起一批军官的蒋百里,必然成为众矢之的。
所以,早在几个月之前,包国维便已经提醒对方了。
包国维不由得感慨说道:“没想到,局势变化的这么快,百里先生离开沪市就说明,国府内部的矛盾已经快要到了爆发的地步。”
徐志摩点点头。
“秉文你不必操心,百里先生有许多军中政界好友,想必应该会安然无恙。
我也会给他打一份电报过去。”
包国维点点头,没有继续这个话题。
两个人简单聊了一阵,准备离开的时候,徐志摩突然将包国维叫住了。
“秉文.我问你一件事情.你适才说的一起去北平是否当真?”
包国维奇怪地说道:“自然是真的。”
徐志摩有些不好意思,纠结了好久才支支吾吾地说道。
“那我可否带上小曼,你知道的,她或许只是在沪市才这样,被沪市的灯红酒绿给带坏了,我想她若是去了北平,应该会好上不少.”
包国维用一种怜悯的眼神上下打量徐志摩,他深刻认识到,眼前这个人的无可救药。
随后从鼻腔里面发出一个字。
“滚!”
(本章完)
添加书签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