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经不觉,香港开埠已经有约二十余年,历经四任港督管治。
虽然港督们在任内的举措未必完全合乎民意,有些甚至搞出一些「大头佛」(俚语:大麻烦)来。
但不得不说,他们对于香港的基础设施建设是有重大贡献,短短的二十年间,香港已摇身一变,由一个海盗林立的小渔村,逐渐成为远东的商业中心。
历代王朝对香港的重视程度,对比这英人二十年的管治,实在惭愧,英人的殖民反而带来了香港发展的契机。
这也难怪,自古以来,中原王朝也是着重发展王畿中心附近之地。
至于偏隅地区,非常抱歉,天朝实在兴趣不算太大。
因为,南方距离中原政治中心遥远,以前交通不多发达,讯息传递缓慢。
再者,南方湿热,「瘴气」弥漫,古人不像我们有空调,南方实在不如北方舒服。
这就是为什么古人一说起南方,往往「谈之色变」。
这就是为什么北魏孝文帝为了汉化,将都城由山西大同,南迁至河南洛阳,但他的儿子元恂身形肥胖,嫌南方太热,怀缅以往在北方的生活,便逃回北方。
结果,他被孝文帝处死,年仅十五岁。
这也是为什么唐朝韩愈被贬官至潮州时,他生病的爱女不幸因长途跋涉而离世。
韩愈来到潮州后,除了湿热难耐,还有一件事让他大为一惊。
这地方居然四处沼泽,鳄鱼满布!
是要有多未开发的地方才有鳄鱼的存在!
于是,他需要组织百姓,将鳄鱼「驱而出之四海之外」!
说到这里,大家已经想像到以往南方的问题多严重了!
但英人是怎么想呢?为什么会将香港发展得这么快?
不得不说,其实英人都无法适应香港的气候,之前都有说过1843年5月,英军驻港卫戌部队有两成五的人死于疟疾。(高马可:《香港简史》)
但他们是不得不发展啊!
在英人眼中,香港占尽天然优势,既邻近唯一可以通商的广州,又有水深港阔的港口停泊船只,地方又小易于管理,所以便看上了这里!
加上西方社会已经发展了工业革命,生产力大幅提升,而且殖民官港督是想自己住得好的,所以香港在英人统治下的发展,自然变得迅速!
渐渐地,与伦敦在密切联系的英国企业也搬来香港并以此作为亚洲总部。
香港凭着天然地理优势,加上英人的大力发展,香港很快便发展成闻名遐迩的「转口港」。
而要数香港开埠初期的主要外国经营商品,不得不提令人又爱又恨的「鸦片」!
www?an?c○
因为林则徐「禁烟禁不尽,春风吹又生」!
在1840年代,印度输出的鸦片有七成五便是以香港为中转站,经维多利亚港再转运中国沿海!
要在香港赚大钱,外资均「沾手」鸦片!
我们今天看鸦片当然知道是毒品,有害的,但当时的英人还以为鸦片能使华人「镇静」,不会像洋人经常酗酒,闹出命案!
这理论真的搞笑。
历史学家文基贤指出:「这个殖民地之所以建立,就是因为鸦片;它能撑过早期的艰难岁月,也全仗鸦片;此地的重要商人全靠鸦片致富;政府也依赖高地租和其他由鸦片贸易造就的收入来维持运作」。(chirstopher munn, "the hong kong opium revenue, 1845-1855")
政府专卖鸦片,是直至二战结束后,才被禁止!
看来鸦片为政府带来的收入,非常可观!
鸦片这玩意真的是不知怎样说,它对市民的健康是造成影响,但没有它的存在,香港早期或许也未能发展蜕变。
说鸦片是「糖衣毒药」好了。
其他为人垢病的,还有是英人只顾洋人利益,而未必放很多心思在华人的生活上。
第四港督宝灵,曾在1858年这样说:
「本土人和欧人几乎完全隔绝,完全不曾听闻两个种族之间有社交往来。」(g.b. endacott, a history of hong kong)
香港早期华人社会,「主要是低下阶层,如劳工、工匠、受排挤的蜑家人(即水上人,乃贱籍)、娼妓、无业人民和私枭」。(高马可:《香港简史》)
至到1850年代太平天国发生,才多了富裕人家跑到香港避难。
而洋人方面,主要构成香港洋人社会的为殖民地官员、商人、专业人士、管工、传教士等等。(高马可:《香港简史》)
这样一看,你便会看到华人和洋人社会的组成,洋人和华人不是在同一知识水平上,港英政府也难以将两者互相融入。
虽然如此,这也无阻英人对香港的建设。
1941年,有人是这样评价香港的:
「香港面积,原不甚大,所以名《大香港》者,以其为远东之大商埠,南中国交通孔道,(略)建筑之新型,交通之发达,莫不伟大堂皇,令人大为留恋,证以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香港所以为大矣。」(邓超:《大香港》)
总之,这里大概对英人早期的管治作个简单概括吧!
???????
添加书签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