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6章 唱一首军歌吧
《但愿人长久》,火遍全网。
不少学生纷纷发言。
“如果高考前有这首歌,我起码能多得四分!”
“强烈要求把《出师表》写成歌!”
“我投《蜀道难》一票!”
“《桃源记》也不能少啊!”
“我觉得《琵琶行》最难!”
“拯救我辈分数,就拜托你了!”
很多人纷纷艾特许诺围脖,要求大量改编古诗词,最好是标明“全文背诵”的,一个字都不要改,不然容易写错。
“《但愿人长久》挺好的,就是我写的比较慢,必须到那个节拍上才能写出来。”
“我期待有一天,所有的全文背诵,都可以用歌的形式唱出来。”
“交给你了诺言。”
许诺刷着围脖,十分无语。
背诵诗词,对他来说从来都不是什么困难的事情,自然也不会对“背诵全文”有什么阴影。
刷着刷着,许诺刷到不少话题。
#沉寂一个多月,林晚晴新歌宣告强势回归
#再出新歌,林晚晴回归!
#一个多月未发新歌,《但愿人长久》点燃中秋之夜
标题很离谱,无论从什么角度来看,沉寂这两個字,跟一个多月都不可能连在一起用。
一个多月就算沉寂,那华语乐坛一大帮歌手可以称之为冬眠,或者已经死了。
一名歌手一年能出一张专辑,就能被称为是工作狂魔,正儿八经的劳模。
一年只出一首歌的大有人在,几年一首歌的人也不并少见。
而林晚晴,一个多月不出新歌,就得被称为“沉寂”。
网友们就是这么双标,对待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要求。
货比货得扔,人比人该杀。
有篇文章说得很有意思:“一个多月放在其他人身上,大家只会觉得他在沉淀自己。一个月不发歌出现在林晚晴身上,大家只会怀疑诺言在偷懒。”
“当然我们知道诺言其实很忙,不光是忙着见义勇为1v5,《我是特种兵》进度也没落下,已经有演员宣布杀青,《守护江汉路》正式定档本周五,《天龙八部》一天都没少更,《蒙面歌王》里齐天大圣跟丑八怪一人唱了两首他的新歌,陈知秋加盟就获得新歌……”
“但以上这些都是“新人”,对待新人,诺言似乎总是格外关注,可能这就是“新手保护期”吧。”
“与之相反的是,沈凯文余洲林晚晴等人都不同程度淡出大众视野,一个月两个月都没有新歌问世,令人扼腕叹息。”
“通过分析以上种种情况,我得出一个结论:最亲的人往往容易被忽视!最亲的人是谁?这个答案想必不用我来多说吧?”
“在此强烈建议诺言不要“喜新厌旧”,强烈建议让林晚晴多出新歌。”
直到文章最后,作者才露出了身份——磕学家。
一个伪装成自媒体博主的磕学家。
随着两人名气越来越大,磕学家群体也在飞速壮大。
不仅是磕学家们,网友们也都能看出来。
诺言对林晚晴,明显跟对其他明显是不一样的,给别人的歌或许还有些地方可以挑挑毛病。
给林晚晴的歌基本上挑不出来任何毛病,什么叫偏爱,这就是彻底的偏爱。
两人到现在都没官宣,已经成为粉丝们的心病。
围脖话题里,“诺言什么时候出道”已经结束,这个话题在第360天迎来了终结。
但“诺言跟林晚晴什么时候官宣”这个话题还在继续,已经持续了438天。
网友们纷纷感叹:“也不知道什么时候是个头啊!”
另一边,央视。
孙明城看着收视率数据,表情阴晴不定。
他特意把网友们呼声最高,希望安排在第一个出场的流量明星放在了晚会开始,希望能够抓住观众的注意力,博一个好兆头。
结果事情好像并没有向他想的那样发展,收视率跟以往并没有什么区别。
有上升,但上升的幅度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收视率没上升,其实还好说,毕竟近些年晚会收视率一年不如一年,能够比去年高,就是成功。
关键在于收视率数据里,有一条线显得格外扎眼。
魔都卫视,这个他平时看都不带看一眼的地方卫视,走出了一条向上的直线。
虽然不可能威胁到央视的地位,但是看着闹心啊。
大家都在降的话,好交代——网络这么发达,看晚会的人越来越少,不赖我。
大家都在涨的话,更好交代——观众们对晚会十分满意,我实在太厉害了。
现在倒好,央视平稳开局,略有增长,芒果台不温不火,其他台俯冲向下,偏偏魔都卫视直冲云霄。
太不合群了!
孙明城心里暗恨,跟诺言的梁子,又多一个。
林晚晴也得记上,俩人一伙的。
必须得记在小本本上。孙明城在记笔记,江大李同尘也在记笔记。
老教授这会也在看晚会呢,他没选央视晚会,而是选了魔都卫视。
至于原因,自然是“忘年交”诺言今年在魔都卫视。
爱屋及乌,李同尘直接跳过了央视看魔都卫视。
前面几个节目还好,李同尘觉得不错,却也没有太多表示。
直到《但愿人长久》出现,李同尘一下子来了精神。
“笔来!”他大喝一声,儿子熟练地拿出纸笔递给他。
李同尘一边看电视,一边念念有词,手在笔记本上写写画画。
“爸你干嘛呢?”
“这首歌你觉得怎么样?”
“很好啊。”
“然后呢?”
“呃……很好听?”
李同尘哼了一声,“这首歌大有来头,用来当做素材,讲宋代文学和历史最好不过。”
噼里啪啦一大堆,给他儿子整得一脸无语。
本来看林晚晴,听她唱歌是一大享受,变成了听老头子唠叨。
享受变成了折磨。
李同尘自顾自地说着:“三苏是研究宋代历史的一个很好的切入点,名人轶事,向来比干巴巴的历史更容易勾起大家兴趣,下一期就讲苏轼。”
李同尘这是职业病犯了,看见什么第一反应都是这个可以给我提供什么切入点,应该怎么讲网友才会更感兴趣。
“那个,爸,你要不去书房写,书房比较安静?”儿子小心翼翼道。
“哼,你就是嫌我打扰你看晚会!”李同尘嘟嘟囔囔回了书房。
……
《但愿人长久》之后,是一个诗词朗诵,请的是一群小孩。
童声稚嫩,却又充满坚定,小孩一个个长的粉雕玉琢,倒是让一群妈妈粉们挪不开眼睛。
收视率不可避免地出现了一些下降,诗词朗诵,很多人并不怎么喜欢。
不是不喜欢诗词,而是诗词带给他们的往往是“背诵全文”,这是大多数学生的紧箍咒,看到就让人头疼。
哪怕长大以后,仍然会对诗词朗诵感到不适。
好在林晚晴打下的收视率第一底子足够厚实,收视率下降也能够接受。
只要是第一就行,万千跟宋明想法相同。
只有许诺不满意,收视率下降还怎么跟央视打。
好在接下来是节目又是一首歌。
堪称时代经典的《十五的月亮》。
《十五的月亮》是由石祥作词,铁源、徐锡宜作曲,娄连广编曲,据说这首歌原唱董振厚,1984年发布,不过网上好像并没有这首歌的版本。
由于年代过于久远,关于这首歌创作背景也有好几个版本。
一说是石祥在参加创作班学习的时候,看到好几个战士在那唱《在那桃盛开的地方》,他过去问大家为什么爱唱桃。
战士们说他们想家,但是不能唱家,只好唱桃缓解思乡之情。
石祥觉得应该为这群可劲的军人军嫂们写一首歌,一首军人献给妻子的歌。
于是他从《水调歌头》中获取灵感,创作了这首《十五的月亮》。
还有一个说法是石祥在去部队体验生活的时候,一位连长请他创作一首给妻子的歌,石祥当晚就写出了初稿。
各个版本众说纷纭,但是都跟军人军嫂相关,这首歌一出世,就红遍全国。
后来《十五的月亮》后被蒋大为等著名歌手翻唱,其中甚至包括著名的第、一、夫、人。
1985年,《十五的月亮》在全国青年最喜欢的歌曲评选中得票240多万张,居一等奖榜首。
《十五的月亮》在1986年第二届解放军文艺奖一等奖,并在2019年被选为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优秀歌曲之一。
这首风靡全国的军歌,被许诺交给了一位叫做董军的歌手来演唱。
董军年纪四十多岁,早年当过兵,有过军旅经验,拿到这首歌的时候,爱不释手,谁要看都不给,恨不得抱着睡觉。
谁不让他唱他跟谁急。
军队方向的歌曲,历来就是一个相对小众的赛道。
一方面受众会比较小,另一方面,如果唱不好,几百万军人退役军人可是会喷人的。
这个赛道很多人都眼馋,却不敢轻举妄动,唱好了好处多,唱不好坏处也不小。
最近的一首军歌是《祖国不会忘记》,董军打算凭借这首《十五的月亮》正式进军军歌。
随着主持人的报幕,董军走上了舞台。
(本章完)
添加书签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