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9章 柳暗明又一村
刚刚南电集团的考察团队,轻轻地来了,又轻轻地走了,不带走一页合同。
微生物燃料电池技术和电网系统终究是有缘无份,在应用方向、原材料获得上,就不太适合成为电网调峰的一部分。
虽然微生物燃料电池一旦规模上来了,发电成本可以压缩压缩到每千瓦时0.12∽0.15元,可发电成本对于电网而言,其实不是第一要素,稳定才是第一要素。
无论是发电量稳定,还是燃料供应稳定,才是电网喜欢的技术。
虽然微生物燃料电池技术如果应用在大型养殖场上,一样可以稳定发电,但大型养殖场除非自己建设微生物燃料电池发电站,不然他们是不会轻易卖出牲畜排泄物的。
而且南电集团还考虑到了另一个问题,如果作为调峰发电站,那就意味着这个发电站有一大半的时间,是在低效率运行,这无形之中增加了成本。
电网又不是发电企业,他们为什么要舍己为人?
自己建设一个调峰发电站,就为了便宜那些新能源发电企业?
思来想去,南电觉得还不如卡新能源发电企业的上网电量额度,这样成本更加低。
究其根本,就是因为微生物燃料电池技术可以调峰,但是需要付出代价,但是电网不想背负这个代价。
而那些新能源发电企业,同样没有这个想法,倒不是他们目中无人,而是不少新能源企业在前段时间,就研究过海陆丰公司的技术。
他们发现这个技术的发电量太少了,虽然可以不断增加电池箱规模,但增加电池箱的前提下,是可以找到大量稳定供应的有机质,这才是这些新能源企业打退堂鼓的根本原因。
南电团队离开了。
其他新能源企业望而却步。
但这不代表其他企业会无动于衷。
除了采用半散养模式的温氏集团,其他国内的养猪企业,在研究过微生物燃料电池技术之后,都发现这个技术简直是为他们这些规模化养殖行业量身定做的技术。
很快新希望集团、牧原股份、双胞胎集团都派专业团队,前来海陆丰公司总部考察技术。
至于其他公司倒不是没有想法,而是海陆丰公司在官网上,有相关通告,表示该技术不会和国外企业合作。
而且就算是合作了,生产基地也只能是在国内,同时这些生产基地都必须被海陆丰公司管控,不允许随便参观和从中带出东西。
实际上,现在应用的发电菌,是江淼和林书雅两人联手改进的二代版本,这个二代发电菌有自我凋亡的特殊机制,一旦没有了特殊营养成分的供养,这些发电菌就在繁殖过程中,快速走向死亡。
这个机制一方面是为了避免发电菌泄露,另一方面则是为了避免被窃取。
同时这也是海陆丰公司拿捏其他养殖企业的抓手。
整个微生物燃料电池技术的核心,就是可以快速繁殖的发电菌,而没有海陆丰公司生产的特殊菌种包,那微生物燃料电池已经在繁殖的发电菌,在繁殖20天之后,就自己死亡,没有办法利用这些发电菌作为菌种使用。
江淼不打算和国外企业合作,是因为他不打算资敌。
微生物燃料电池技术其实非常适合那些工业基础落后的地区,就是没有大规模养殖场,也可以通过森林的枯枝烂叶、农田的秸秆,实现稳定的发电。
海陆丰公司虽然说电池箱设计使用寿命为30年,实际上,如果维护得当,这个系统可以运行几百年都没有问题,只要隔三十年更换一次石墨板、一氧化锰电极,以及一些电子零部件、传感器之类,就可以继续使用。
毕竟电池箱的核心部件,就是那个陶瓷内胆,陶瓷内胆除非被砸到、碰到,不然稳定使用几百年,基本没有什么大问题。
塑料外壳倒是会老化,不过老化时间是非常漫长的,至少坚持三十年是不存在问题的,也可以通过定期更换。
微生物燃料电池技术有一个非常特殊的地方,那就是这个技术的其他系统是可以简化,甚至直接舍弃的。
比如传感器、电控系统之类,完全可以只要一个简单的变压整流系统,加上电池箱就可以使用。
这意味着微生物燃料电池在条件非常简单的环境下,仍然可以使用。
因此江淼才故意让菌种变得无法正常繁殖,又搞了一大堆特殊环境条件,就是为了增加被复刻的技术难度。
不可否认,江淼这样做会让其他落后地区的人无法获得廉价又便利的电力,可他从来都不是一个一视同仁的人,他也没有办法博爱所有人。
他作为一个正常人,有正常人的喜怒哀乐,自然有偏好和厌恶的东西,这是正常不过的事情。
微生物燃料电池技术适合落后地区,可落后地区的落后,又不是我们造成的,他这个技术也不会让对方变富裕,反而可能被西方势力借机窃取。
限制技术向外国扩散,是江淼一直在做的事情。
如果是普通的蔬菜水果种子被窃取了,其实问题也不算大,可如果是仙豆种子、发电菌菌种被窃取了,带来的负面影响会非常大。
比如我们西南面的几个邻居,这些地方本来就是人口庞大,一旦让对方解决了粮食问题,那可能会导致对方实力迅速攀升。
这种结果,不是江淼愿意看到的。
他留了好几手的准备,就是为了反制这些地区。
虽然这些地区的各方面都很烂,但是不可否认,对方确实存在不小的潜力,尽管这些地区此时宛如烂泥,却不是我们轻视对方的理由。
在技术出口上,江淼的态度非常保守,那就是关键技术尽可能不出口,避免资敌。
这个世界就是如此现实。
你把别人当朋友,别人拿你当凯子。
有些地方不值得去帮助,最好让他们宛如烂泥一般,一直呆在原始森林和大草原上,继续维持它们刀耕火种的原始生活。
我们做好自己就可以了。
…
1月8日。
陪同顾海景、顾百鸣父子俩考察公平镇生物燃料基地的张海涛,向两人简明扼要介绍了这个基地的情况,还有技术是如何应用的。
已经接手了海景公司日常管理工作的顾百鸣,有些不确定地问道:“张经理,我有一些疑问,不知道你可不可以给我解惑?”
“顾总有话直说,我只要知道,又不涉及公司机密的事情,一定知无不言。”张海涛给两人茶杯添了一些茶水。
“那我就直说了。”顾百鸣随即说出心里面的疑问:“贵公司的微生物燃料电池技术确实不错,但为什么不使用那种类似于沼气发酵池的大池子?这应该可以减少很多成本吧?”
张海涛一听,就知道顾百鸣不是专业人员,他笑着解释道:
“顾总,不是我们不使用,而是容积超大的电池箱,反而会降低有机物的有效利用率,一立方米容积是一个相对适合的容积,这是微生物燃料电池技术本身的反应过程中,要求其反应器皿的容积不能太大。”
“原来如此。”顾百鸣闻言,就知道是自己想太多了,毕竟用什么规格的容器,海陆丰公司肯定研究过,自然不会犯这种低级错误。
他喝了一口茶,缓解一下内心的尴尬,随即转移话题问道:
“张经理,你说我们公司可不可以利用这个技术?”
张海涛摇摇头:“你们公司没有那么多废弃有机质,要使用这个技术,除非有大量稳定的有机质来源,不然我不建议你们建设生物燃料发电站。”
一旁的顾海景也露出一脸苦恼的神情:“哎!要不是这两年在水产养殖上赚了不少钱,我都想拆掉养殖场上的光伏板。”
听到这个话题,张海涛想了一下,就知道对方大概率是在头疼电力上网额度的事情:“哦?是电网不给上网额度吗?”
说到这里,顾海景就一脸无奈:“是呀!电网就给50%的额度,现在我公司的养殖场和工厂又消化不了这么多不稳定电,只能白白浪费掉,投资成本不知什么时候可以回来。”
张海涛也露出一副爱莫能助的样子:“没有办法,现在全国的新能源发电企业都差不多,有些地方只要30%的额度,甚至直接不给上网。”
顾海景也说出了自己的想法:“本来我还打算,看看你们公司的微生物燃料电池技术,可不可以通过调节发电量,让电网给多一些上网额度,现在看来,是我想太多了。”
突然,张海涛陷入了沉思。
顾海景看到这一幕,随即也拉着想开口的儿子。
过了一会,张海涛抬起头来:“抱歉,刚才想到了一点事情,其实你们公司的情况,是有可能解决的。”
顾百鸣按耐不住性子,急忙问道:“哦?张经理有什么办法?”“你们应该知道水藻吧?”
“知道,我们很多养殖场都要定期清理繁殖的水藻。”
“那不知道你们养殖场的废水如何处理?”
顾百鸣直接回答道:“我们都是过滤之后重新利用,毕竟淡水也需要钱。”
“过滤之后的污泥呢?”
“一般直接堆在附近的农田或者塘坝上,这东西营养不错,很肥田。”
“我们公司其实研发过一套相应的技术,不过你们的条件只能使用简易版本。”
“不知道是什么技术?”顾百鸣越发好奇起来。
“就是利用养殖废水养水藻,然后使用水藻作为微生物燃料电池的燃料。”
“这效益应该不高吧?”
“确实不高,特别是简易版本,基本只能靠天吃饭,投入产出比非常小,甚至会亏损。”
“那还真是遗憾。”顾百鸣大失所望。
这也是很多搞新能源+企业,当前遇到的普遍难题,风电光电发电太不稳定了,电网只给30%左右的上网额度,剩下的电力要么自己用,要么白白浪费掉。
可自己用,这种不稳定的电,哪怕是通过调控设备和储电系统,损失仍然会非常严重。
对于养殖企业还好一点,用电不稳定只要不太严重,勉强可以接受。
但是对于那些需要保证精度的加工厂,这种不稳定的电,他们是绝对敬而远之的。
发电企业发电量非常庞大,可电网给的上网额度却不大。
根本原因还是这些新能源发电企业的电波动太大,电网也不敢硬接,不然分分钟将电网干瘫痪。
现在解决新能源发电的上网难题,还是要发电企业自己筹备蓄电系统,才可以实现良性发展。
如果干等电网解决,电网就一个态度—限额上网。
因为限额上网,对于电网来说,是性价比最高的解决方案,反正新能源发电企业发电浪费,那是新能源发电企业的损失,又不是损失电网的电。
如果电网给新能源发电企业兜底,那电网会损失惨重。
而且那些火电水电企业也对新能源发电企业满腹牢骚,虽然有容量补贴,可火电水电为了照顾光电风电,导致每年的有效发电时间下降了很多,单位发电成本提高了不少。
总而言之,现在新能源发电企业唯一的出路,就是自建储能系统,自己保证电量供应的稳定性,这才可以让电网接受。
可现在很多新能源发电企业,本身就负债累累,要让他们投入资金去搞储能系统,显然对于很多新能源发电企业而言,这是高风险的投资。
因此很多新能源发电企业,现在宁可顶着弃电70%的浪费,也不愿意出钱建设储能系统。
就比如眼前的海景公司。
以前投资建设的时候,觉得利用养殖场的空地和水面,可以发电和降低水面温度,可谓是一举两得。
但是现在回过神来,顾海景才发现这投资不知道什么时候可以回本,特别是电网卡上网额度之后,就让他们回本周期进一步拉长。
可回本周期拉长了,就意味着风险飙升。
毕竟光伏板会老化,随着时间推移,光伏板发电效率会越来越低。
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遇到台风的概率也会越来越大,只要光伏发电场正面遭遇台风,损失肯定是难以避免的。
回过神来的顾海景,这才发现光伏发电+生态养殖,简直是一个天坑。
要不是这两年跟在海陆丰公司后面,赚到了不少钱,估计海景公司经营都要出问题。
从去年开始,海景公司就停止了光伏项目的建设,转而继续深耕水产养殖,才一改之前的亏损状态。
就在几人讨论着光伏发电的堪忧未来时,张海涛突然接到了张信诚的电话。
听完电话回来的张海涛,直接向顾海景父子俩说道:“顾总,我们公司的张副总找你们,你们过去我们总部一趟,应该是一个好事。”
“好事?我马上过去。”顾百鸣脸上一喜。
然而老练的顾海景却询问道:“张经理,请问是哪一个张副总?”
毕竟海陆丰公司的高管那么多,不问清楚,急匆匆跑过去,到时候反而更加麻烦。
张海涛反应过来:“抱歉,我没有说清楚,是负责水产养殖事业部的张信诚。”
一听到张信诚,顾海景就知道了,他告别张海涛之后,就急匆匆带着儿子赶过去马宫镇。
一个小时不到。
顾海景父子俩的两辆轿车,就到了长沙湾高速路口附近的小南山,也是海陆丰公司的新总部。
见到了张信诚之后。
两人才知道是什么事情。
“…原来是这样,没有问题,我同意合作。”顾海景直接拍板定下来。
张信诚伸出手来:“那就合作愉快。”
“合作愉快,这还要多谢张总和江总的照顾。”顾海景一边握手,一边感激不已。
顾百鸣也没有一点意见。
很快双方就签署了合作协议。
这个合作项目,就是海景公司将陆丰养殖基地的全部光伏发电设备打包,和海陆丰公司合作成立一个光伏发电企业。
该公司其中90%股份归属于海景公司,10%股份归属于海陆丰公司,但是海陆丰公司有控股权,海景公司有监督权、分红权。
之所以采用这种模式,就是为了避开电力系统的一些法规问题。
因此这家合资公司,名义上是属于海陆丰公司的子公司。
通过这种方式,该公司产生的电力,就可以直接交给海陆丰公司使用,不需要被电网过一手。
而海景公司也没有损失,因为海陆丰公司在陆丰的那个大型水产养殖基地,庞大的制冷用电,刚好可以将海景公司富余的光伏电用来制冷,内部电价为每千瓦时0.15元。
对于这个电价,顾海景父子俩都愿意接受,毕竟现在这些光伏电不卖给海陆丰公司,也是白白浪费掉。
而海陆丰公司选择这个合作,自然不是单纯帮助海景公司。
通过这个合作,可以获得廉价的电力,又减去了自己建设发电设施的投资,加上两家公司在陆丰的养殖基地就隔着一个镇,距离不到30公里,完全可以铺设一条独立的电缆。
这是合作共赢的项目。
(本章完)
添加书签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