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到了一切 - 第210章 冷水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210章 冷水
    海陆丰公司和海景公司合资成立的子公司成立之后,迅速找相关企业架设一条电缆。
    江淼此时就在陆丰养殖基地。
    这个养殖基地就是之前挪威三文鱼养殖企业准备投资的那一个基地,占地面积有5460亩左右,养殖面积为4500亩,其他配套设施则有946亩。
    海陆丰公司盘下来这个项目之后,陆续投资了近15亿元,后续还要投资20亿左右。
    目前已经有2000亩室内养殖场,和相关配套设施完成了建设工作。
    这个基地虽然说是陆上养殖场,其实距离海岸只有两百多米,就紧挨着海岸线,在海滩上还建了一个大型的抽水站,专门从海里面抽水供应给养殖场。
    江淼之前还让水产事业部将这个养殖基地一旁的一个小山,一并盘下来,然后利用山体的天然岩洞,建设了一个地下冰库。
    眼前这个座小山,面积大概在470亩左右,之前他过来考察的时候,就一眼看中了这座小山,因为这山不仅仅有一个可以改造地下岩洞,而且岩层结构比较稳定,不容易出现崩塌之类的地质灾害。
    “老板,这个洞窟被我们拓宽加深,同时还进行加固,目前里面被分为6个洞室。”养殖基地的管理总监李向哲正在给江淼介绍着黑石山冻库的运行情况。
    从结构图来看,六个洞室分为两排,同时又相互联通。
    里面布置了制冷设备、冷水循环系统,其中四个为常用冷冻室,两个为冰冻室。
    冷水循环系统的管道,埋藏在地下,连接到了几千亩室内养殖场之中。
    使用光伏板的电,在白天给冻库的水不停制冷,甚至直接制冰,借助山体厚厚的岩层,实现类似于冰窖的保温效果。
    这个巨大冻库,可以同时保证养殖场内近3000万立方米的水体,维持在10∽16摄氏度的区间。
    当然,这些水体并不是全部用来养殖鲑鱼的。
    大概只有1000万立方米,即1500亩是养殖鲑鱼的养殖场,其他3000亩养殖场,则是养殖其他东西的。
    看了冻库,江淼又去看了一下鲑鱼养殖场,目前海陆丰公司下属的养殖场中,一共三个养殖场在养殖鲑鱼。
    其中总部旁边的鸡笼山养殖场,养殖规模为500亩,遮浪半岛养殖场为2000亩,陆丰碣石湾养殖场为1500亩,合计就是4000亩。
    这些养殖场的养殖水体容量为2664万立方米,可以养殖上亿尾鲑鱼。
    不过江淼此时并没有太过于关注鲑鱼养殖,就看了半个小时,便直接略过了,而是来到了新增加的养殖品类之中。
    500亩室内养殖场内,目前养殖了5种海产品。
    在深度10米的养殖池内,底部铺了一层厚度一米多的人工淤泥,李向哲让工人捞了一下池底的淤泥。
    很快就有东西跟着淤泥被捞起来。
    江淼蹲下来,从网兜中,看到了几个螺,这些螺就是潮汕地区非常有名的大响螺。
    此时这些小响螺还非常小,大概只有手指头大,距离生长到可以上市的1∽2公斤一个,还需要大概18个月左右,这样已经是江淼出手,使用来最科学的养殖方案,才可以让这些响螺在18个月内,生长到1∽2公斤。
    江淼将几个响螺扔回养殖池中,一边在池边洗手,一边问道:“混合养殖情况如何?”
    “目前还不错,我们实验养殖的响螺—锦绣龙虾项目、斑东风螺—皮皮虾项目,都没有发生异常,这可能和它们都栖息在南海海域有关系。”
    这种混合养殖,主要是为了充分利用水体,贝壳类主要栖息在海底泥沙层中,而皮皮虾和锦绣龙虾则栖息在海底浅层水中。
    当然,为了避免皮皮虾和锦绣龙虾捕杀斑东风螺和响螺,海陆丰公司直接在养殖池的泥沙层上方半米左右,铺设了一层不锈钢网格。
    既然是网格,肯定有网眼限制。
    因此养殖是皮皮虾、龙虾、响螺、东风螺都一样,至少要到手指头大,才会进行混养。
    “过去帝王蟹和北极甜虾的养殖场看看。”
    “好的。”
    一行人来到最靠近地下冻库的几排养殖场。
    这些养殖场的水温都要控制在2∽5摄氏度,这也是最适合北极甜虾、帝王蟹生长的温度。
    在这些养殖场工作的员工,都穿着厚厚的羽绒服,李向哲也给江淼等人拿了几套特制的保暖羽绒服,衣服都是连体的。
    一进入养殖场,哪怕是此时外面是冬天,里面的温度仍然非常冰冷。
    呼了一口白气,江淼看向池底部北极甜虾,由于北极甜虾需要在深水海域生存,这个深度20米的养殖池,有12米完全是在地下,剩下的8米则是通过加高池坝实现的。因此工作人员要观察这些北极甜虾,还需要通过水下摄像头,才可以观察到它们。
    其实这个深度,是不符合北极甜虾栖息地要求的。
    自然环境下的北极甜虾,其栖息地在100∽600米深度。
    但是江淼却明白,生物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北极甜虾之所以生活在深度100∽600米的海水,那是因为它们长期以来形成的习惯,而这种习惯是可以改变的。
    只要光照、水温符合,100米深度的水压,并不是不能改变。
    特别是北极甜虾在海水深度的区间,本来就是100∽600米,上下水压差别近5∽6倍,这本身就说明北极甜虾的身体机制之中,就含有可以调节水压的能力。
    江淼通过干扰其体液的无机盐浓度,加上其他养分的诱导,保证了这些北极甜虾虾苗可以生活在水深15∽20米的水层之中。
    “这个池养殖了多久?”
    “老板,这是第一批投苗的北极甜虾,目前已经过去了12天。”养殖小组长拘谨地回答道。
    “不错。”江淼一眼就看出这些北极甜虾被照顾得很好。
    比起自然环境下,至少需要两三年才可以上市的生长周期,在这里的人工养殖场中,这些北极甜虾只需要半年左右,就可以生长到14∽18克的上市标准。
    江淼看向另一个水下摄像头的画面。
    画面之中,是一大片帝王蟹幼蟹,它们栖息在不锈钢网格板上方,即10米以上的水层。
    此时它们还非常小,只比手指头大一点。
    通常自然环境下,帝王蟹需要8∽12年才会生长到3∽4公斤的上市阶段。
    但人工养殖却不需要,在这个养殖场内,它们有最佳的栖息水温、光照、海水盐度、不需要经常跑来跑去,加上吃最适合的饲料,只需要18个月左右,就可以生长到2~2.5公斤,28个月左右就可以生长到3∽3.3公斤。
    在此期间,即第12个月,就会开始第一次换壳;第24个月,开始第二次换壳,同时也代表帝王蟹进入性成熟阶段,这个时候如果再养殖4个月,期间通过调整饲料和水温,打断这些帝王蟹的繁殖,就会让这些帝王蟹体重猛然飙升,很快达到上市标准。
    如果不打断帝王蟹的繁殖,那只需要按部就班养殖多8个月,这些帝王蟹就会开始产卵。
    其实养殖这些帝王蟹,不过是顺带的。
    这些超低温养殖池因为要养殖北极甜虾,但北极甜虾不能适应15米以上的水深,为了避免浪费掉这一部分空间,就用来养殖帝王蟹。
    毕竟比起半年收一次的北极甜虾,帝王蟹的生长周期还是相对比较缓慢,需要28个月才可以达到上市标准。
    而根据目前的养殖情况,一亩超低温水池,一次亩产为3000公斤左右的北极甜虾,一年生产6000公斤。
    当前北极甜虾进口到岸价为每公斤30∽50块钱,按30块钱每公斤计算,年亩产值为18万元。
    帝王蟹虽然贵,但它的生长周期太长了,而且饲料成本不低,养殖密度也比不上北极甜虾。
    毕竟帝王蟹有自相残杀的习性,养殖密度太高,它们很容易自相残杀,从而导致大规模减产。
    为了避免帝王蟹自相残杀,只能采用双层不锈钢网格,隔出上下两层,才勉强增加了一倍的养殖密度,而且必须每隔半年给它们更换一次养殖池,调整它们在水里面的养殖密度。
    一龄的帝王蟹养殖密度,就必须保证3个平方米的活动表面,一亩养殖池的一层,最多只能养殖222只帝王蟹,两层就是最多444只。
    收蟹时,这些帝王蟹单体就3公斤出头,亩产1332公斤左右。
    哪怕是这几年帝王蟹价格不崩盘,维持在每公斤400块钱的价格,亩产值为53万左右,平均每年亩产值22万,就比北极甜虾高几万块钱。
    问题是帝王蟹每公斤400块钱的价格,是明显虚高的,还有这几年极端天气的影响,导致帝王蟹大面积减产,才有这么高的价值。
    当然,对于海陆丰公司而言,反正也是废物利用。
    养殖帝王蟹和北极甜虾,都是为了增加养殖池的综合效益。
    哪怕是帝王蟹价格跌到了有100块钱一公斤,对于海陆丰公司也是有利可图的。
    建设如此大面积的高标准、冷水养殖场,江淼自然要挑选那些高价值的水产品进行养殖,普通鱼虾根本收不回成本。
    (本章完)

添加书签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