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到了一切 - 第223章 无懈可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223章 无懈可击
    之前和海陆丰公司合作过一次的杨阳此时刚好在琼州,便打了一个电话给黎子轩。
    第二天,在社交平台上的各个账号,就发布了一条视频。
    阿b平台上。
    杨阳的水果猎人账号一发视频,很快就有很多粉丝在观看。
    视频内容上。
    “…这几天收到很多观众朋友的后台私信,要我说一下这个小麦克香蕉,今天它来了。”
    画面一转。
    杨阳来到了琼州琼东的海陆丰香蕉农场,映入眼帘的景色,是宛如一片绿色海洋的香蕉之森。
    “这里就是海陆丰公司在琼州的六个大型香蕉种植园之一,琼东香蕉种植农场,我和江总之前合作过,现在带大家去认识一下。”
    视频很快飘出一大片“人脉”、“邻居”之类的弹幕。
    琼东香蕉农场的场长谢英明或许是第一次面对镜头,他有些紧张地说道:“各位观众朋友,大家好。”
    “谢场长,我们农场里面都种植了小麦克香蕉吗?”
    两人随着镜头,来到一大片正在采收的小麦克香蕉附近。
    看着工人快速将香蕉砍下来。
    “并不是,我们琼东农场一共种植1万亩香蕉,一共分为三个品种,正在采收的是小麦克香蕉。”
    杨阳好奇问道:“另外两个品种是什么?”
    “一个是红大麦克香蕉,另一个是新大麦克香蕉。”谢英明笑着回道。
    “红大麦克?新大麦克?也就是说,这三个品种都有大麦克的血统?”
    说到专业的事情,谢英明一下子就对答如流起来:“是的,它们是在原始大麦克香蕉的基础上,通过新技术重新培育出来的高抗品种。”
    杨阳随即打配合起来:“新技术?我很好奇,是什么技术?相信观众朋友们也很好奇,不知道谢场长方不方便说一下。”
    “其实并没有什么不方便,我们老板采用了细胞融合技术,类似于培育多倍体农作物的方式,让三倍体的大麦克香蕉细胞,变成六倍体,再继续各种操作…最后变成二倍体,让原始大麦克香蕉可以实现自然繁育。”
    “原来如此。”杨阳脸上露出恍然大悟的表情:
    “大家或许知道大麦克香蕉,但是肯定不是很清楚,科学家们为什么不通过育种技术改良大麦克香蕉,让大麦克香蕉获得抗黄叶病的能力,原因就是因为大麦克香蕉是三倍体,它很难进行自然繁育,这导致大麦克香蕉很难通过杂交育种的方式进行改良。”
    “杨先生说的没有错。”
    “这种技术目前还很困难,大家不要随便尝试。”杨阳开玩笑道。
    看着香蕉被砍下来。
    突然一个工人跑过来。
    “谢场,有一棵需要登记的香蕉。”
    “哦!带我过去。”谢英明转过头:“杨先生一起过去看一下吧!”
    “好。”
    几个人跟着工人来到一棵香蕉草下面。
    谢英明看着已经微微发黄的果皮:“竟然提前成熟了,拿标记给我。”
    “好的。”
    插上牌子,用手喷漆写上“qd03”。
    一旁的杨阳一下子就猜到了什么:“qd03?这代表琼东的第三个芽变吗?”
    “是的,这是目前琼东香蕉农场发现的第三个芽变品种。”
    杨阳给观众解释了一下什么是芽变:“…芽变其实是很多植物天然的突变,它们可能是受到了太阳辐射、温度、土壤之类的影响,出现基因突变,虽然这种突变很常见,但好方向的突变比较少见。”
    谢英明已经让人切下了那一大穗香蕉。
    先快速用专门的密封袋包装了10袋子,又剪下几片叶子,同样分包起来,在保鲜袋上写上“qd03”。
    “这些芽变品种都要送去研究吧?”
    “是的,杨先生。”谢英明笑着切了几条香蕉分给大家尝一下:“都尝一下,我要记录一下口感和风味有没有发生变化。”
    “没问题,看来我的运气真不错,一来就遇到了这种好事情。”杨阳接过香蕉,扒开果皮,吃了一口:“嗯?和我在超市购买的一样,口感没有明显变化,甜度和风味也没有太大区别。”
    其他人吃了之后,也纷纷发表意见,谢英明快速在手机上记录下这些反馈,才拿起香蕉吃了几口。
    过了一会,杨阳笑着说道:“这个芽变有一定价值,说不定可以培育出更加早熟的品种。”
    谢英明收起手机:“承你吉言,不过这种工作还是公司科研团队在负责,我们继续看一下农场吧!”
    “好。”
    很快视频上,就介绍了小麦克、红大麦克、新大麦克的一些特点,以及这些品种的秸秆还可以产生蕉麻。
    这让很多粉丝非常惊讶。
    然后很多人都去海陆丰专营店app上搜索,发现确实有麻衣服、蕉麻地毯、窗帘布、座椅套之类的产品。
    不少人还下单购买了,或者直接去附近的海陆丰专营店、仓储超市购买。
    很多顾客吃了一次之后,发现这个香蕉确实与众不同,加上价格比较便宜,家庭成员比较多的顾客,往往是一整箱一整箱购买。
    当然,一斤五块钱的零售价,在市场上,还是属于偏高的价格,特别是在岭南、桂省、琼州三地,当地香蕉普遍在一斤两三块钱。
    一斤两三块钱有人买,一斤五块同样有人买。
    毕竟进口的香蕉,味道还比不上小麦克香蕉,价格却可以达到一斤七八块钱,甚至十几块钱。
    因此那些精品水果店的高价香蕉,一下子遭到了沉重打击。
    尝试过小麦克香蕉的顾客,很多都被小麦克浓郁香甜的风味深深吸引,觉得进口香蕉也比不上小麦克,价格上小麦克也非常有优势,将性价比干到了极致。
    很多属于精品水果店的客流,正在一点点被海陆丰专营店吸引过去。
    一部分水果批发商,已经在联系琼州那边,希望可以拿到小麦克香蕉。
    这些人没有选择去海陆丰公司的农场自讨没趣,而是去找那些签约农户。
    琼东的一个小镇里面。
    几个年轻人来到一个种植了小麦克香蕉的种植园。
    蕉农一家子正忙着检查香蕉,这些香蕉还有半个月就可以采收了,隔壁种植小麦克香蕉的另一户蕉农,此时则在山顶安装钢架子。
    “老哥,你们的香蕉是新品种吧?”
    早就看到几人的老蕉农,接过对方的烟,不过他并没有抽,别在耳朵上,平静地问道:“你们是过来收购香蕉的?”
    “是呀!老哥叫我阿强就可以,我们公司实力不错,在琼州收购水果十几年了,保证价格公道。”阿强露出一口大白牙。
    “你们别浪费时间了,这些园子是签了合同的。”老蕉农摇摇头。
    阿强笑呵呵说道:“老哥,签了合同也可以操作呀!”
    然而老蕉农却哑然失笑起来:“你们可以给多少钱?海陆丰公司给两块五,还要收香蕉秸秆,卖给你们,还要给违约金,我吃饱撑着呢?”
    “两块五?一斤两块五?”阿强瞪大眼睛。
    “是呀!”
    得到这个答案,阿强等人面面相觑,他们在过来之前,已经高估了小麦克香蕉的地头价格,却没有想到会这么高。
    老蕉农再次提醒道:“违约金是一亩10万,你们如果愿意代付,我倒是不介意卖给你们,对了,半脱水秸秆一吨1000块钱,你们要不要?”“呵呵…”阿强无言以对,这价格他敢收,老板会直接拿水果刀将他砍成八块。
    隔壁香蕉种植园的山顶钢架搭好了,一条钢缆连接到山脚下的水泥路边,那里也有一个钢架子。
    割好的香蕉,一穗穗香蕉挂在钢缆上,然后通过滑轮组往下拉,顺着钢缆匀速向下。
    这些设备都是海陆丰公司的收购队准备的,不过水泥基座和钢架子则是农户出钱建设的。
    和海陆丰公司合作的山地果园都有这种设施,其实平地果园也有,就是普及率不高。
    这种设施主要是为了减少劳动强度,毕竟一穗香蕉几十公斤,如果单靠人力搬运,哪怕是农民自己干,也不是一个长久之计,如此高强度的搬运,对于腰椎间盘和膝盖的压力太大了。
    这些蕉农一开始觉得海陆丰公司屁事真多,但是现在用了之后,就马上感到真的很方便。
    香蕉和香蕉秸秆都通过钢缆滑下山脚下的路边。
    工作人员将香蕉搬上大货车。
    而香蕉秸秆则经过压榨机车压榨,将水分去掉一大半,通常可以将秸秆重量压低一半,减少了运输压力。
    阿强等人看了一会,也打起了退堂鼓。
    回到镇里面的一家便利店门口。
    他们看到了正在路边打电话的老板。
    “阿强,情况如何?”一个带着大金链子的中年人叼着一根烟了,将一袋子饮料递给几人。
    拿了一瓶东鹏特饮,阿强喝了一口后,开始说起刚才去乡下收香蕉的经历:“方哥,没有办法,那些农户都和海陆丰公司签约了,而且海陆丰公司给的收购价格是每斤两块五,我们收不起呀!”
    “一斤两块五?海陆丰公司在搞什么?收购价格这么高,销售价格却只有五块钱,这一斤就赚钱一块五?草…”中年人骂骂咧咧起来。
    阿强继续说道:“方哥,而且海陆丰公司会收香蕉秸秆,一亩秸秆价值两千多块,我们可没有本事收秸秆。”
    中年人左思右想了一会,觉得现在这个局面,简直是无解,哪怕是他们自己搞一个农场种小麦克香蕉,仍然过不了海陆丰公司那一关,他无奈地摇摇头:“这活做不了,你们下午去收其他水果吧!”
    “好的。”
    至于去找海陆丰公司麻烦之类的想法,中年人只是嘴巴过过瘾,真让他去搞事情,他还真没有这个胆量。
    其他试图入场的水果收购商,都在当地遭到了这种无法突破的障碍,只能放弃采购的小麦克香蕉想法。
    毕竟海陆丰公司的签约农户,名下种植了多少亩香蕉,农业合作事业部一清二楚。
    香蕉收购价格又是一斤两块五,要让签约农户选择违约出售香蕉,收购价格肯定要高于一斤三块钱,农民才会觉得勉强划算。
    而且前提是海陆丰公司不追究签约农户的违约行为,但这显然是不可能的。
    毕竟香蕉这种东西,一块地是不能长期种植的,一般五六年之后,就要更换到新的地方种植。
    要更换到新地方种植,就要采购香蕉苗,麦克系列可是海陆丰公司的专利品种,没有经过允许随便种,一告一个准。
    琼州官方近期已经在研究,如何帮扶海陆丰公司在当地的香蕉产业,争取将香蕉产业留在琼州。
    毕竟麦克系列的蕉麻二用太香了。
    哪怕是种植期间遭遇台风登陆,那些倒下的香蕉秸秆,也可以拉去提取黄蕉麻,从而增加蕉农的抗风险能力。
    更何况麦克系列的纤维强度本来就比较高,特别是株型比较矮的小麦克,抗台风能力非常好。
    十一月份中旬,琼东就遇到了台风正面登陆,那是一个强度比较强的台风,但是比起其他香蕉种植园,种植了小麦克香蕉的种植园,损失非常小,大概只有普通香蕉种植园的三分之一左右,还是以叶片折断为主,而不是秸秆折断,恢复起来非常快。
    经过台风考验的小麦克,更加受当地蕉农的欢迎。
    毕竟对于琼州这种台风高发地区,农民最担心的事情,就是遇到台风。
    这也是很多农民喜欢种植槟榔的另一个原因,因为槟榔受台风影响比较小,不会被一个台风搞到颗粒无收。
    麦克系列因为其秸秆纤维含量非常高,而且纤维强度比较高,增强了其整体的抗风能力,17级台风正面登陆也只能折断其叶片,无法折断其秸秆。
    这种情况下,几个水果收购商人的牢骚,可撼动不了海陆丰公司在琼州的布局。
    对于琼州当地而言,他们反而更加看中蕉麻的生产,这东西可以做纺织品,发展出一个以蕉麻为核心的产业链,比单纯的香蕉种植更加重要。
    毕竟单纯的香蕉,就算是种出来,当地农民也发不了财。
    可是蕉麻不一样,这东西可以进行各种深加工。
    当地已经在研究,将一部分槟榔砍掉,引导农民改种麦克香蕉。
    这个时候,麦克香蕉的市场零售价格肯定不能太高,因为零售价格太高,会影响整体消费量,市场吃不下这么多麦克香蕉,麦克香蕉种植规模自然上不去,进而影响到蕉麻产量。
    其实随着时间推移。
    麦克香蕉已经开始称霸北方香蕉市场了。
    这其中的原因非常简单。
    北方不是香蕉原产地,因此北方地区的香蕉零售价普遍比较高。
    这样一来,麦克香蕉的性价比就上来了。
    而南方靠近原产地的地方,本地香蕉非常便宜,麦克香蕉只能占领中高端市场。
    当然,这并不是北方的普通香蕉没有法卖了,今年普通香蕉在北方的批发市场,批发价普遍是一件17斤27块钱,一斤才1.58元,拿回去卖三块钱一斤,还是可以的。
    只有中高端市场,就是海陆丰公司的麦克香蕉和进口香蕉的战场。
    现在的局面,就是进口香蕉节节败退,不得不将价格拉低到一斤五六块钱,和麦克香蕉硬碰硬。
    至于国内的精品香蕉,类似于皇帝蕉、小米蕉之类,市场还是可以的,毕竟不是所有人都喜欢吃麦克香蕉。
    特别是风味更好的红大麦克、新大麦克还没有上市之前,单凭一个小麦克,还是显得势单力薄一些。
    不过这两个新品,四月中下旬就会上市,到时候基本可以覆盖中高端市场。
    大麦克香蕉重出江湖的消息。
    在国内农业界引起了不小的关注。
    包括17村频道都专门做一期专访视频。
    而南方香蕉育种领域的专家学者,以及各种麻类农作物领域的专家学者,也都纷纷前往琼州进行考察。
    虽然比不上仙豆大豆,但是蕉麻二用的麦克系列香蕉品种,在国内农业界的关注度确实不小,毕竟这关联到了热带水果、纺织原材料、造纸原材料三个领域。
    加上小麦克香蕉已经上市销售了,而仙豆大豆却没有正式上市销售过。
    准确来讲,是仙豆大豆目前没有作为食品销售过,而是作为种子进行销售,合作的各家企业已经拿到了大批特定地区的种子。
    虽然西北各大沙漠农场还没有完全开春,但这并不妨碍他们做准备工作。
    海陆丰公司的漠南分公司种子工厂,目前储备了六万多吨仙豆大豆种子,只够种植1200万亩。
    因此各家企业的农场开发极限就是2400万亩。
    为什么是2400万亩?
    而不是1200万亩?
    答案非常简单。
    因为此时漠南分公司的塔敏查干农场上。
    各类专家学者都在关注着,特别是东北农业大学等农业大学的科研团队,甚至派驻了很多人在这边。
    随着3月13日,塔敏查干农场的白天气温达到七摄氏度以上,去年种植的大豆开始重新发芽了。
    (本章完)

添加书签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